马龙旅游要“飞”,7位智库专家来建言
3月18日,第三届“云旅四季论坛”暨马龙县全域旅游推介活动在曲靖市马龙县开幕。云南省旅游智库联合体多家分支机构代表积极参会,大家赞赏马龙县委政府发展旅游的决心和魄力,纷纷建言献策,助力马龙旅游腾飞新时代。
王嘉学(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地学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马龙旅游发展要重视自身定位,先选方向,再策划路径。从相关规划看,目前的马龙旅游发展定位整体上符合县情,但还有几个问题要深入研究:第一,马龙如何吸引昆明、曲靖特别是更远地区的游客;第二,马龙旅游的特色是什么;第三,马龙旅游资源建设该怎么做。
在前期规划基础上,当地可从地形地貌上寻找旅游特色。同时,整合文化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旅游扶贫等工作,打造特色村,增强旅游吸引力。
杨叶昆(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地质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马龙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但是,仅有这一点还不能引来客源。建议在完成旅游总体规划后,必须做好延续性研究。
就体育旅游而言,马龙在开发高端、专业项目的同时,绝对不能放松大众体育项目建设。在发展初期,当地能举办的重大赛事活动有限,如何在这个阶段吸引曲靖、昆明等地的游客包括体育爱好者前来消费,那就要更多依靠大众体育项目和活动。
马龙现有的资源环境可替代性较强,缺乏旅游标志。对此,当地可通过“三个一”建设(一座云南少数民族体育博物馆、一座体育名人蜡像馆、一台大型体育文化演出),打造“高原运动休闲之城”的品牌,引起关注、聚集人气。
臧国书(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体育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马龙作为珠江源大城市群核心区,要把“高原运动休闲之城”建设融入曲靖打造“国际高原体育城”的规划中,仔细梳理资源条件,明确“曲靖会客厅”和“昆明后花园”的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研发旅游产品。同时,建设与旅游产品体系配套的服务体系,把规划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入驻马龙,加之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马龙在发展康体、养生、养老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当地要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为新业态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朱伯威(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创新应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资源并不代表市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当地资源能否贴近市场、形成产品、被消费者接受。作为设在生产一线的研究机构,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创新应用研究基地将把长期积累的市场经验带到马龙,帮助当地把规划和设想落到实处,真正产生经济效益。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要分梯次进行,不能一窝蜂、不分主次,否则对市场形成不利。
谢洪忠(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会奖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马龙城区将不断扩大,与周边乡村融合。当地要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借鉴先进经验,处理好各类关系。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马龙要把旅游六要素整合在城市发展当中,形成独特的文化创意景观,实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努力吸引年轻客群。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会奖旅游研究基地将发挥自身优势,引导专家聚焦马龙,为当地开展节庆、演艺、赛事等活动献计献策。
吕宛青(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旅游政策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马龙县发展全域旅游,必须紧扣“全域”二字。就思想而言,除了大资源、大市场、大产业等理念外,还需要做大动员,使各级干部群众都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中。旅游产业与所有人息息相关,不是某个职能部门或群体的事情。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马龙旅游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规范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市场化途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只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同时发力,马龙旅游将充满希望。
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旅游政策创新研究基地将从县域经济发展角度,为马龙等地区提出创新型政策,支持基层旅游经济发展。
罗伊玲(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旅游饮食文化研究基地专家):
马龙良好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令人印象深刻,一县“挑起”昆明、曲靖两大城市。随着居民对周末休闲需求的增加,地处昆、曲两地一小时旅游圈内的马龙,在周末经济方面大有可为。
目前,马龙依托空气、森林等环境优势,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但必须找到切实可行、大众可参与的项目。同时,要利用当地的生态农产品和特色美食,打造吸引游客的健康周末生活目的地。
记者:朱海 陈灿霞(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