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美食多,傈僳族头盘、主食、甜点、布丁……
2018年1月2日,上班第一天,我们开始新的奋斗。然而,记者念念不忘去年的最后一次采访——2017年12月27日至29日,第二届云旅四季论坛暨泸水旅游推介活动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举行。活动中的精彩内容很多,让人对泸水旅游、扶贫、致富干劲满满。不过,记者情不自禁要与大家分享泸水美食。“民以食为天”,我希望大家美美地吃,为奋斗“加油”!
在泸水,你不仅能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一品当地的美味佳肴。
腌猪肉、炸洋芋、烤鸡、烤脆皮猪、香肠、炸菌子、蒸南瓜、卤鹌鹑蛋、炒豇豆、煮京白菜......这是一桌丰盛的美味?不!这只是傈僳族桌上的一道菜!在软糯的米饭中加入玉米面和藜麦,粗粮饭上铺满了各种美食,就是这样一道荤素搭配、口感丰富的“拼盘”组成了傈僳族有名的手抓饭。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热情好客的傈僳族人民的习惯,抓起一块烤猪肉,肥瘦相间,猪皮也被烤的嘎嘣脆,一口要下去先是猪皮的脆后是瘦肉的香,中间一层肥肉滋滋地冒油,这时抓上一小把饭,用力捏成小饭团,配着肉香一起吃,忍不住让人多来上几块。
吃了烤猪肉还有烤鸡和当地居民做的农家腌肉,烤鸡配上了酸酸的腌菜膏清爽又解腻。除了美味的荤菜,还有健康的农家蔬菜,金黄的南瓜上锅一蒸,变得更香甜,京白菜煮一煮爽口清脆,在饭团里包一筷头炸菌子,别提有多香了。
手抓饭够一桌人吃,除了这份大主食,还有许多当地的小吃。
热气腾腾的大米刚出锅,就被放进舂籼米粑的石臼里,石臼被固定在地上,一根常常的粗木头一端朝着石臼,另一端需要两个人用力踩。木头每拍打一下米饭,米饭就变的更粘一些,还有一个人需要在木头抬起的时候赶快把被打散的米饭聚在一起。这样来来回回几百次,米饭就从一粒粒变成了一块富有弹性的籼米粑。
籼米粑打好后,厨娘们在手上抹上了香油,把籼米粑揪成小球,用两张芭蕉叶包住籼米粑团,用力按压,把它压成饼状就可以吃了。
热乎的籼米粑在香油和芭蕉叶的包裹下,更香了,吃的时候不蘸任何调料可以品尝到大米的清香,喜欢甜的抹上些蜂蜜,喜欢辣的蘸着辣酱,或者在籼米粑里包上豆沙下锅一炸,香甜无比,吃法多种多样。
当地的居民还喜欢吃粗粮,把紫薯、红薯、玉米和土豆煮一煮,作为头盘菜供食客们品尝。主食过后的甜点品种也不少,当地的玉米饼和苦荞粑粑都是特色。
苦荞粑粑用了质量上乘的苦荞面制作,墨绿色的饼加上微微的苦味让一些食客有些望而却步,但配上高黎贡山采集到的原生态蜂蜜,苦荞粑粑的苦配上蜂蜜的甜,让人忍不住多吃几块,苦荞粑粑也成为了抢手甜点。
先苦后甜,饭后喝一碗酒糟红糖小汤圆,红糖和酒糟的完美结合,配上大枣提味,香糯有嚼劲的小汤圆在口中滚动,简直暖身又令人满足。
最后再来一个“傈僳族布丁”,和其他的布丁不同,傈僳族菜肴中的“布丁”其实是竹筒蒸鸡蛋。
鸡蛋被装在一个个小竹筒里上锅蒸熟,用小勺挖出来的时候Q弹可口,鸡蛋里还有些白参碎末,让它的营养价值更添一笔。食客们经常一忍不住就把两三个“鸡蛋布丁”吃下了肚。
怒江的美食有许多,要想尝尽当地的美食还是需要亲自去到怒江,去到泸水,感受舌尖上的泸水,品味少数民族美食。
记者:关喜如意(云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