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蒙自:聚焦深度贫困着力精准帮扶

2018-08-02 11:16:03   来源:云南日报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短板所在,是脱贫攻坚战役中的硬仗。一年多来,蒙自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以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攻坚拔寨的战略定力,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目前全市34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明显增强,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同全国全省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凝心聚力 层层压实领导责任

  夏日的蒙自大地,是一派忙碌的图景。各个乡镇精准扶贫的种子正在破土发芽,焕发出勃勃生机。决战贫困,决胜贫困地区,市委、市政府在脱贫攻坚致富路上砥砺前行。

  从蒙自市区到水田乡,汽车驶离高速公路,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车窗外细雨绵绵、雾气弥漫,通往黄牛坡村的道路湿滑泥泞。

  黄牛坡村属于喀斯特岩溶地区,山高谷深,“巴掌大小的平地都难找”,全村有39户1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115人,贫困发生率达50.77%,贫困程度深。目前,全村针对贫困户的基础设施、教育帮扶、户内环境提升、产业帮扶等项目已经逐一展开、稳步推进。已经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村民饮用上了自来水。

  黄牛坡村有养牛的传统,过去这一带就以养牛闻名。在制定帮扶措施时,市乡两级从“精准”两字入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选择帮扶路径。这几年,市场上牛肉价格稳中有升,水田乡组织贫困户建盖圈舍发展黄牛养殖,黄牛养殖合作社也在加紧筹备中。同时,还要种植饲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举两得。乡长杨文超介绍,“为确保贫困户10月前住进新房,我们采取开列任务清单,倒排工期,建立逐项督查等多项措施。不久,贫困村就会告别贫困,村民将搬进新房。”

  “去年政府帮我家修了厨房,安装了太阳能,今年建了牛圈彻底告别人畜混居,眼看占地40平方米的新房马上就要竣工了,政府帮扶了4万元,我们一分也没出,马上就可以住上新房子。我们的日子就像搭上快车,一天一个样子!”水田乡黄牛坡村村民李玉清说。

  如今,这场彻底改变当地贫困面貌的决战取得初步效果。截至7月19日,水田乡深度贫困村黄牛坡村危房改造正在稳步推进。该村20户危房已全面开工,其中主体完工15户,其余5户正在支砌墙体。本着节约美观大方,保质保量,严控面积,风貌管控等要求,争分夺秒开展农危房改造工作。建新房、兴产业,为2018年全乡实现脱贫摘帽奠定基础。

  黄牛坡村是蒙自市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帮扶的一个缩影。在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挪穷窝、换穷业上,蒙自市始终把抓好农村水、电、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素质提升工程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加大投入,一抓到底。

  一年来,蒙自市瞄准深度贫困村,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产业扶贫覆盖到户实施方案》、《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实施方案》、《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奖补办法》、《关于认真做好市级领导挂包、企业挂帮34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工作的通知》、《关于下派2018年度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通知》等文件,为脱贫攻坚提供政策支撑。

  一年来,蒙自市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强化责任体系——

  相继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市级领导挂钩乡镇责任清单》、《乡镇包干脱贫攻坚责任清单》、《驻村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责任清单》、《挂包单位和个人扶贫责任清单》、《行业主管部门脱贫攻坚责任清单》七个责任清单,明确了市级、部门、乡镇、个人四级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责任链闭环管理、无缝对接。实行“四个一”工作制度,即:一月一次群众会,一月一次贫困户见面会,一月一次与挂包困难户的联系,领导小组一季一次专题会。

  精准施策 结对帮扶不留死角

  2018年初,蒙自市将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难度最大的区域划分为34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共有1397户6304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0户,贫困人口3924人,贫困发生率62.25%。这些贫困自然村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落后、产业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成为了全市脱贫攻坚的困中之困、艰中之艰、难中之难。

  “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把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啃下来,坚决把深度贫困的堡垒攻下来。”全市聚焦贫困发生率高的34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加大财政投入、金融支持、项目布局、易地搬迁、生态扶贫、社会帮扶等项目政策倾斜支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构建起适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的支撑保障体系,集中解决制约特困乡村发展的瓶颈问题。

  硬骨头怎么啃?该市重新调整了32名市级领导联系脱贫攻坚挂钩工作,把市级领导、挂包部门、明星企业作了二次挂包安排,落实34个深度贫困自然村脱贫攻坚工作进度每月一报制,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落实“一户一策”的村级施工图,实现精准帮扶。积极开展与挂包帮、走转访相结合的“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水田乡、冷泉镇、芷村镇等乡镇的11个深度贫困自然村,与贫困户促膝交谈,仔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倾听干部群众关于脱贫攻坚的意见建议,就帮扶政策与基层干部、扶贫工作队员交流探讨;向贫困群众面对面细心宣讲脱贫攻坚政策,走进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上半年,市级领导深入基层累计调研脱贫攻坚天数1600多天,开展500多项主题调研活动,为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打下坚实基础。

  蒙自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和“六个精准”要求,扎实苦干,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帮扶,踊跃投身精准扶贫,通过多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一企帮一村的形式,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与此同时,实施最严格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督查巡查,压实各级责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严肃工作纪律,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全市调整选派市、乡两级45支驻村工作队190人,与45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结对共建,实现了驻村帮扶、重点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干部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做到真驻、真帮、真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全市大扶贫格局已经形成。同时,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双推进,在扶贫开发中检验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干部作风,在扶贫开发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270个村民小组建设活动室,实现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的良性发展。

  “自从实施深度贫困自然村市级领导挂包、企业挂帮以来,直观感受到工作力度更大,扶持举措项目更多,推进项目速度更快了。”鸣鹫镇大石板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肖霄表示,“脱贫攻坚成为我们为民务实作风的考验,责任担当的标尺。”

  “时不我待,形势催人。2017年,蒙自市西北勒乡整乡实现脱贫,植根于西北勒乡的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完全能战胜!我们将一如既往,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强化责任,尽职尽责,确保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市扶贫办主任穆义介绍,下一步将加强监测监控,确保帮扶不留死角。

  稳步推进 贵在精准重在实效

  攻克深度贫困村,时间倒逼、任务倒逼,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蒙自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吹响决战决胜冲锋号:

  坚持“2225”脱贫工作思路。第一个“2”即产业、建房资金补助到户。第二个“2”即集中建设道路、水利基础设施。第三个“2”即充分发挥“5+5+2”特色农业和中小企业扶持贷款、小额信贷扶贫两个金融支撑。“5”即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劳务和党建五大重点工程。同时,围绕“送出去,请进来”,抓实劳务输出、产业支撑、领导挂包、部门挂钩、企业挂帮、党建等6个覆盖,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关键指标与全面达标结合、面上用力与点上出彩结合、重点攻坚与整体脱贫结合,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

  扶贫工作没有产业支撑,一切都是空口号,有持续的产业发展收入,脱贫致富才永恒。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林果乡村·生态家园”中的基础支撑作用,蒙自市通过加大老寨苗族乡古布龙村贫困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化开发两类项目打捆申报立项建设,最终确定为全省扶贫工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8年蒙自市老寨乡古布龙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是全省扶贫工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村,涉及农户342户1642人,全部属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该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将集中打造2000亩连片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进经济林果、烤烟、优质蔬菜等高品质特色农产品。今年项目总投资432万元,将建成600亩优质苹果基地种植新建项目,也实施在老寨乡古布龙村,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600亩苹果种植基地与种植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示范带动200余农户种植苹果等4000余亩。通过农发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将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蒙自市34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已投入产业挂帮资金210余万元;农户参加小额贷款有435户,涉及资金1486万元;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073人;完成C、D级危房改造162户;大病统筹已参保人数4700人;农村养老保险已享受549人。通过不懈努力和多方投入、多业并举,全市贫困山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明显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从以前的落后思想观念向加快发展的自觉行动转变。

  与此同时,蒙自市加大乡村卫生环境整治和村民素质提升工作,使山区贫困村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有效整治,村组面貌焕然一新,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俗,在润物无声中弘扬健康和谐的社会风尚。在11个乡镇选出30个村寨,打造乡镇示范村,共惠及3136户12185人。典型的引领,让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搞好家庭卫生光荣的氛围,增强户户争当“卫生示范户”的意识。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落实责任,聚合各方力量,扑下身子下足“绣花”功夫,全面精准施策,提高脱贫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蒙自市的脱贫攻坚决战就一定能够如期打赢。

  特色举措

  “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这个节目太好了,演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市委、市政府开展的文化扶贫活动,给我们山区贫困农民送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大餐!”近日,在蒙自西北勒乡街天的广场上,蒙自文化巡演小分队为当地群众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演出现场,热闹非凡,许多农民拿着手机拍照或摄像,通过微信发布等形式,让更多未能到场的亲友看到演出。

  这是蒙自“红色文艺轻骑兵”到乡镇演出的一个场面。为了充分发挥文化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用文化充实精准扶贫内涵,提高群众文化素质,蒙自市积极创新文化扶贫思路,大力弘扬 “崇文尚德·开发包容”的蒙自精神,以“七送活动”移风易俗、文化扶贫“5+1”工作载体,按照软硬环境齐抓、大小氛围同创的工作思路,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文化扶贫“5+1”工作载体,即:打造一批农户家庭,建设一个“村史室”,做好一组文化墙体,打造一条文化扶贫主干道,营造一个集镇特色文化氛围;组建一支文艺队。全面开展“七送活动”,即:送理论、送文化、送健康、送卫生、送新风、送平安、送科技,真正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

  蒙自市为留住“乡愁记忆”,在11个乡镇均建设2个以上的村史室,建设主打“红色文化”主题的芷村镇查尼皮村村史室;体现移风易俗主题的西北勒乡朵古村村史室;展现新村新貌、易地搬迁为主题的冷泉镇龙古塘村村史室等28个村史室(已建成15 个,在建13个),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这些乡村记忆室立足村情,突出各自特色,既展示了多彩的民族元素、历史民俗文化,又有浓郁的乡村气息;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图片,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蒙自乡村的变化和村民的生活缩影。各乡镇建成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0个农家书屋,打造15个主题文化广场和文化走廊,培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人,省级10人,州级33人,市级131人……这是推进文化惠民与文化扶贫相结合,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丰富全市脱贫攻坚精神内涵的集中展现。

  蒙自市积极组建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扶贫小分队送戏下乡,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繁荣农村文艺创作,丰富贫困农民群众文化,积极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将“自强、诚信、感恩”、“送文化扶贫,革陋习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始终围绕演出一场节目、教跳一个舞蹈、教唱一首歌曲,帮结一个对子……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方式赢得群众青睐,实现小分队大覆盖、小舞台大交流的良好工作格局,变“说教”为“说唱”,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有所感、所思、所悟,搭好文化扶贫的“连心桥”,今年上半年,在乡镇28个村小组演出30余场次,全市共组建文艺队907支,观众达2万人次,做到以文化润物无声,促进文化脱贫。

  在蒙自各乡镇主干次道,可以看到因地制宜打造的亮点文化墙,创新文化墙设计理念和风格,注重凸显当地民族文化底韵和生产生活场景,弘扬乡村特色民俗文化,激发群众的文化情怀,展示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长廊画卷。“要想日子喜洋洋,全村干部当自强”、“等人吃饭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满仓”“中国梦,我的梦”……如今,漫步在各乡镇主次干道、背街后巷、机关校园,一块块精美的公益宣传牌解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弘扬起文明新风,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与此同时,各乡镇广大党员干部带头革除陋习旧俗、树立文明新风,着力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效助推“处处风景、院院优美、家家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移风易俗。

  “文化扶贫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效果持久的好形式,我们就是要通过先进典型宣传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用文化激发脱贫攻坚新动力,让文化温润人心,把扶贫和扶智有机结合,为打赢蒙自市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谈到。

  记者:赵永刚 宋发灿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