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丽江站启动
一条大江,山光水色
千山之巅,白雪皑皑
她从神秘的青藏高原汇流而下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流出了6300余公里的绵长
从青海到上海
她横贯中国十一省区市
众多支流如同生命的血脉
为大大小小的城市带来生机和希望
她,是长江
横贯东中西
辐射南北方
水力发电、交通航运
开放贸易、科研创新
她无愧为国家之命脉
今天
“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开启
一幅壮美的新长江画卷
将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此次主题采访活动覆盖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家中央媒体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媒体的百余名记者共同参加此次主题采访活动,全景展现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的发展变化。
据悉,此次主题采访活动以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主线,采取水陆结合、边采边发的形式进行,历时20余天。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第一站:丽江
7月20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在“长江第一湾”——云南丽江石鼓镇启动。
丽江是长江经济带上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次主题采访活动旨在挖掘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展示长江经济带上各省市的文化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建设之美。丽江是采访活动的首站,在丽江期间,来自全国的百余名新闻工作者将走访长江第一湾、江边柳林、鲁甸乡等地,了解长江上游金沙江畔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效。
生活在金沙江畔的丽江纳西族
有哪些民俗文化?
他们的服饰设计与长江有何渊源?
这里的人们又如何身体力行保护长江生态?
和云报君一起走进今天的第一站——
丽江
【抓金沙江生态保护修复就是抓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
“我们要努力把金沙江流域建成黄金经济带,把丽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表示,只有保护好金沙江,才能更好地保护长江;对于丽江来说,抓生态就是抓旅游,抓环保就是抓民生,抓绿水青山就是抓金山银山,抓金沙江生态保护修复就是抓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
【采访团联合发布《感恩母亲河 共护长江水》倡议书】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联合发布《感恩母亲河 共护长江水》倡议书,号召全国媒体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感染更多人参与到保护长江的行动中来,为呵护母亲河鼓与呼。
【金沙江畔话丽江民俗】
金沙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中将其称为黑水,随后的《山海经》中称之为绳水。
纳西族人是最早居住在金沙江沿线的人们。
纳西族服饰:头戴七彩虹,背有七星,腰带金沙江,脚踏百花园。
纳西族人自己种麻、产麻,一针一线缝制的麻布百褶裙。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东巴文字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访谈会”】
7月19日晚,“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访谈会”在丽江召开,中宣部新闻局、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相关领导,丽江当地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及来丽媒体记者参加会议。会上,六位丽江当地专家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丽江民俗文化、历史传承等议题,与媒体记者们共同探讨了丽江少数民族文化中崇敬大自然、保护长江、保护母亲河等方面的故事、传说、典型人物等。
云报客户端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丽江日报、云南网(记者:朱清然 李洁 毕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