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学一技之长 交四海朋友

2018-07-18 10:28:47   来源:云南日报

  7月15日是联合国设立的“世界青年技能日”。这天,包括云南在内的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多个国家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传递“技能宝贵”的理念,激发其磨练技能、专注创新的热情。

  近年来,技能的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云南,不少青年选择走上技能职业道路,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以一颗匠心收获国内外赞誉。众多省内职业技术院校也不断拓展办学的国际“朋友圈”,与海外合作伙伴分享理念与资源,共同助力技能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速。

  期待在国际舞台逐梦

  18岁的蔺永康正在昆明高级技工学校商贸技术中心就读,是今年“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的青年技能人才代表。就在上月13日至15日,上海举行了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来自全国各省区的26名选手参加烹饪项目比赛。经过激烈角逐,他获得了烹饪项目全国第一名,成功进入国家集训队,开始备战明年8月将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

  在云南学习期间,蔺永康是各类技能比赛的常客。但6月份的这次比赛,令身经百战的他都感叹是“艰难的挑战”。3天时间内,3个模块的高强度长时间角逐较量;选手不能自备原材料,仅能根据经验和准确测算,向主办方申请材料等要求也极为严苛。最终26名选手里,仅有10位选手成功晋级。

  对于选择走职业技能道路的年轻人而言,比赛的辛苦是一时的,但是学习训练的艰辛却是一种常态。“仅刀工就练了2年。”从小和烹饪打交道的蔺永康说,能想象到接下来的一年在国家队集训的辛苦。“但只要喜欢就能坚持。再苦都想踏上喀山的赛场,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厨师的手法,同时在比赛中证明自己。”

  像蔺永康一样,无数青年技能人才正脚踏实地在自己学习的领域内奋斗,绽放青春的光彩。今年22岁的雷卫生就是其中之一。从小动手能力强、喜欢做手工活的他,此前在云南交通技师学院学习车身修理。业内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员也被称为“钣金工”。

  这个工种的工作内容包括焊接环节。“每次焊接都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口罩、脚套,全副武装。”他说在夏天没有对流的房间里,焊接1个小时左右,全身衣服就会湿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在这样高重复、高强度的工作中,雷卫生却有着自己的乐趣和收获。参加各类交流、比赛时,他是个有心人。“精密制造业是台湾地区的强项。一次交流活动中,来自台湾的老师教授了我们2个星期的汽车打型工艺。时间不长,收获却很多。”去年,在上海举办的技能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吸引了韩国、瑞典、法国等国家的技能人才参加。在国内,汽车维修工人焊接时通常从上而下,而现场的瑞典工匠采用了从下而上进行焊接的方式。这个一般人不会关注的细节,引起了雷卫生的注意。他认真地和对方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不同焊接方法的利弊,了解到各国汽车领域的不同维修工艺。“国际性交流活动和比赛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参加一次,就能长进一分。”雷卫生认真地说。

  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韩世云介绍,在今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我省44名选手参加了36个项目比拼,取得了1个项目第一名、1个项目第二名、2个项目第三名,共计6名选手进入全国选拔赛前十名的好成绩。同时,云南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正加速。近年在坚持高端引领、梯次发展的原则下,我省已建立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7个,认定首席技师170人,高技能人才总数达93万人。“我们正以提升劳动者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创造技能人才红利为根本,全面实施技能强省行动计划。预计到2020年,将培养300名以上的‘云南首席技师’、2万名技师、30万名技工、40万名工匠等数十万技能人才、打造‘云南技能品牌’。”

  凭借匠心,依靠相关政策的扶持支持,越来越多像蔺永康、雷卫生这样的青年技能人才,也正从年轻稚嫩的普通技工成为职业能手,从生产一线走到国际舞台,将精湛技艺薪火相传,用汗水和智慧在更大舞台上逐梦。

  渴望与更多朋友牵手

  当越来越多充满青春气息的身影出现在国际舞台,全省多个知名职业技术院校也与更多国际朋友牵手,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进行摸索。

  “目前,我们在校学生超过1万人,设立了机械、机电、化工、农林、建筑、民族工艺等特色专业,主要培养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3个层次的技能人才。”云南技师学院宣传教育中心负责人唐立介绍,除了在职业教育办学、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特色外,该校也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我们和瑞典乌德瓦拉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实现了双边师生多批次的互派。”唐立补充称,两校原本主要在建筑专业开展合作,目前根据国内产业发展方向,也将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深入的互动。

  同样迈出国际化办学步伐的还有昆明高级技工学校。早在2010年左右,该校就开始从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派人员赴日本研修。目前,向日本输送的专业研修生达几十人,涵盖焊接、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在日本研修的3年时间里,真切体会到当地人的敬业和工匠精神。”作为研修生的何国先表示,研修经历不仅帮助自己增加就业技能,也更多地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和所在产业的发展情况。昆明高级技工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必须拥有长远眼光,一定要“走出去”,才能对接外部市场需求,培养出拥有更高技能、符合市场期待的劳动者。此外,去年9月,该校还与云南坚果行业协会签署协议,联合共建云南坚果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云南气候、土壤条件等适合澳洲坚果的种植。坚果在加拿大等多个市场均具有较大需求,我们的坚果产业也需要大量的一线高技能人才。”该负责人补充称,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国内国际技术交流,并开展实习实训等合作。此举也将为我国坚果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为相关产业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除了和发达国家对接,与大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技能合作也受到了不少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视。很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表示,相较于本科院校,职技学院培养的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受到周边国家的欢迎。“我们的学生通常要经历在校内实训、在校内修理厂锻炼、在企业实习等实训环节,其中仅在企业实习就需1年。”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上汽通用中心负责人张骧表示,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将汽车维修方面的技能人才输送到越南、缅甸等市场,获得了当地市场的认可。

  “2017年,我们承办了缅甸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研修班。”唐立表示,学校通过该研修班认识了很多朋友,发现了双方诸多可以开展合作、共享资源的契合点。“未来,非常期待借助成熟稳定的交流平台,与缅甸等周边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合作,收获更多合作硕果。”

  随着国际产业链分工合作日趋细化,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和国内市场挂钩,更要和国际市场接轨。职业技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也逐渐成为趋势。未来,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不同类型的职业技能院校,也必将携手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与其共享技能、经验、市场,引领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走上职业技能道路。通过职业技能国际合作,帮助青年、相关产业实现更广阔的发展,让更多人分享职业教育合作的累累硕果。

  记者:韩成圆(云南日报)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