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云南多渠道引“活水”促发展

2018-07-11 15:50:12   来源:云南日报

  盘点上半年,我省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好于预期,离不开财政、金融和民间资本三股“活水”的“输血供氧”。这当中,我省各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积极作为,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区域及薄弱环节资金需求,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激发民资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财政资金方面,1月至5月,全省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支236.5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

  如何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省财政厅始终绷紧财政可持续发展这根弦,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三张牌”,出思路、想办法,运用多种财税政策工具,创新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五网”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稳增长的重点在稳实体、补短板、强弱项。省财政厅优化财政再分配结构,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针对目前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中存在的“不能整”“难落实”等问题,我省日前出台《关于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省级源头整合支持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从2018年到2020年,实行财政涉农资金省级源头整合后,把资金直接下达到县级政府,分配到贫困县的每一项财政涉农资金的增幅,不低于该项资金的全省平均增幅,给贫困县吃下“定心丸”。

  “我们在加快财政资金拨付的同时,还要着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财政支出要更加向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生态文明建设倾斜,向边疆民族地区倾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各项工作的推进进度,他们细化分解了各项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时限、要求,确保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人抓、人人讲担当。

  在金融资金方面,1月至5月,全省新增银行贷款1035亿元,增长9.36%;新增直接融资870亿元,增长35%;新增保险融资165.79亿元,增长3.2%。今年以来,全省各金融机构贯彻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和结构性信贷政策,专注服务实体主业,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持续加大对全省“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国开行省分行发挥开发性金融大额、长期、稳定及低成本等资金优势,目前已累计向“五网”建设投放资金超过4000亿元,是我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供给的第一主力行。工行省分行积极想办法,引入信托、租赁、保险等渠道资金,以解决我省重大项目融资问题,累计为云南城投并购项目、云南铁投及云南能投投资项目等投放逾160亿元。建行省分行与省国资委签署的500亿元《综合化降杠杆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已落地123亿元;1月至5月,通过信贷、投行、资管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资金646亿元。

  为鼓励企业加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力度,省财政厅还对我省企业上市(挂牌)的前期费用进行资金补助。上半年,我省新增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全省挂牌公司达到96家,居西部第2位。

  在社会资本投资方面,1月至5月,全省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保持“双回升”势头,同比增长1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6.9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4.7%,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1月至6月,全省新签订国内合作项目1321个,新增项目协议总投资2758亿元,到位省外资金5078亿元,增长18.7%;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6个,合同利用外资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10%。

  在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中,省财政厅注重发挥中央和省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引导,对引入民营资本、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化解存量政府性债务,以及连片贫困地区、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给予倾斜支持,鼓励以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融资创新。在财政部日前公布的第4批PPP示范项目中,我省36个项目进入名单,项目数连续3年居全国第二,民营资本参与项目投资额居全国第二。

  一池活水,满眼亮色。全省上下正在想办法抓推进,引更多资金“活水”,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速跻身全国前列提供源源动力。

  记者 李莎 杨抒燕

  短评

  齐心协力找准“方子”

  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少不了花“银子”;经济发展,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如何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等各方齐心协力把脉问诊,牵手合作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子“,让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才能同发展谋共赢。

  如何打破一方面是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却是银行“难贷款”的尴尬?怎样改变一边是项目融资难,另一边却是民资“投资难”的现状?需要银政企三方加强对接沟通,加大项目储备、保障项目落地要素、创新金融产品、完备企业融资条件,合力打通资金活水堵塞的“最后一公里”。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