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强国到数字中国,习近平指明前进方向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系列网信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
正在化为举世瞩目的新成就新变革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利用互联网优势,着力在融合、共享、便民、安全上下功夫,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做到心中有数。”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省政务数据中心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再一次为加快大数据发展、用好信息化手段指明方向。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在位于西安曲江创客大街边的一家无人面馆内,市民用手机拍摄机器刚做好的面食(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讲话发表两年来,各地各部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推动网信事业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迎来新发展、新飞跃。
——持续加强顶层设计,信息化发展更添制度保障。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出台,描绘了未来10年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图景,为网络强国建设标识出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发布,明确提出将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
两年间,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频密部署,网络强国基础夯实。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数字化发展铺就前进道路。
浙江省长兴县南太湖陈家浜村的农村淘宝店主陈世昌在网店上推广当地农产品(2017年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17年,我国新建光缆线路长度705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74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23.2%;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7.79亿个,增长9.3%。
《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印发实施,IPv6规模化部署全面提升。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IPv6地址分配总数为23430块(/32)。
两年间,移动网络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持续提升,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展现美好前景。
——互联网创新社会治理手段,电子政务工作驶入快车道。
在福建晋江市国税局办税大厅,财务经理施金星通过自助终端机领取了数十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深感“原先要花半天的时间变成了几分钟,政府服务越来越便捷高效”。
创新服务,利企便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政府网站运行总数近3.2万家;政务新媒体成为沟通社情民意的新渠道。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网信办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向学生们发放网络安全宣传折页,倡导广大师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网络社会秩序(2017年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2017年12月,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在北京、上海、江苏等8省份开展为期2年的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探索形成可借鉴推广的电子政务发展经验,更加方便高效的电子政务体验指日可待。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
党的十九大制定了面向新时代的发展蓝图,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在浙江,以软件服务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主体的数字经济规模连续3年超万亿元;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大数据成为三大发展战略支撑之一,其经济增速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
一串串数据、一项项成果,折射出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发展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这是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境内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2017年7月27日无人机拍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具有120万台服务器以上的云计算服务能力,百度、阿里、腾讯、搜狗等众多企业入驻。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