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融,互联互通共享红利

2018-01-18 13:50:39   来源:云南日报

  2017年12月25日,随着一架货机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起飞,国内首条直飞印度班加罗尔的定期全货机航线开通。从文化交流到经贸往来再到设施联通,云南与南亚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

  2017年12月26日,“一带一路·七彩云南”国际汽车拉力赛车队抵达老挝万荣,记者先后认识了在当地工作的云南导游和中老铁路建筑工人,他们共同的期盼是:修好路、同致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下,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立体基础设施网络,以更便利的互联互通串起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经贸、科教、金融、人文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发展,云南与周边国家百姓共享红利。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017年,党的十九大让奋进在开放征程上的云南人信心更加坚定。2018年1月初举行的云南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加快推进以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人文交流为重点的辐射中心建设,云南同南亚东南亚各国携手并进,逐梦未来。

  云南日报记者:刘子语

“五通”进展喜人

  2017年12月28日8时14分,昆明南—上海虹桥G1372次列车从昆明南站缓缓驶出站台,这是“复兴号”动车组在云南的“首秀”,也是为云南高铁开通一周年送上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和布局,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各领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其中,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为抓手促进与周边国家搭平台、建机制、促合作,成绩突出。

  政策沟通

  云南充分发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主体省份作用,不断完善与越北、老北、泰北等合作机制,现与9个国家建立了11个双多边地方合作机制。

  设施联通

  云南省全力推进出境入滇的重要通道建设,截至2017年10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471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650公里,沪昆、云桂高铁建成通车。

  贸易畅通

  云南省在国内率先推行通关便利化“三证合一”模式,开通25个国际口岸,贸易伙伴覆盖南亚东南亚和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

  2017年1月至11月,云南外贸进出口1415.7亿元人民币(折合209.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2%。

  全省已建成7大类17个开放合作功能区,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交会等区域性国际展会为窗口,滇中地区为腹地,各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为前沿的开放合作平台体系建设不断发展。成功举办4届中国—南亚博览会。

  2017年前11月,云南共到位省外资金8025.9亿元,同比增长14.8%;项目协议总投资7100.7亿元,同比增长15.4%。截至2017年10月,全球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有130多家进驻云南。

  资金融通

  云南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截至2017年10月,人民币业务覆盖境外82个国家和地区,银行机构与境外884家银行建立跨境清算渠道,设立了跨境金融中心、跨境清结算中心。

  民心相通

  云南在旅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智库等领域与各国开展交流,政府间、民间各层面进行合作,使民心相通不断深化。

  云南日报记者:刘子语 韩成圆

老挝人普眯:
跨国的生意跨国的家

  故事

  天刚蒙蒙亮,位于中老边境的勐腊磨憨口岸开始了一天的喧嚣,等候通关出境的客货车辆排起了长龙,嘈杂的声音也将带着刚满2个月小孩的普眯吵醒。

  磨憨主干道东盟大道国际商贸城一排二层小楼,一个60余平方米的门面,就是普眯的澜湄百货店,店内专门经营老挝土特产和泰国商品。

  2003年,磨憨口岸边境贸易逐步兴起,当时23岁的普眯做起了跨境生意,即进入中国磨憨摆摊卖土特产,不过那时是早上进入中国境内,下午返回老挝。也就在那一年,普眯认识了同样在磨憨做边境贸易的勐腊小伙高雷。2006年,两人在中国登记结婚,普眯随着丈夫定居在了磨憨。

  “刚开始,昆曼大通道还没有修建,生意不算好,挣的钱刚好够糊口。”普眯说,2008年昆曼大通道贯通后,随着往返于磨憨和老挝之间的客流量增加,他们的生意也好了起来。当年底他们就花30多万元买了目前的店面,楼下做经营,楼上就是他们的家。

  近两年来,随着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推进,思小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建成通车和中老铁路的开工建设,普眯的澜湄百货店生意更加红火,甚至深受顾客欢迎的老挝生发水和手工皂开始在电商平台上远销到内地。“现在每年的收入都在稳步上升。”普眯告诉记者。

  云南日报记者:戴振华

缅甸人温博:
我的生活因跑运输变好了

  走进瑞丽姐告货场,一排排大货车正在等待卸货。这些货车来自缅甸不同的城市,车上装满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热闹的货场见证着中缅进出口贸易的兴盛。

  今年35岁、来自缅甸曼德勒的大货车司机温博正在等待着卸货。趁着空闲,他与记者聊起来:“我从事中缅运输已经快两年时间了,一般都是从仰光、曼德勒拉一些农副产品到瑞丽姐告,然后再装运一些中国的日用品到仰光、曼德勒等地销售,往返做货运生意。”

  温博介绍,在没有做运输之前,他一直在缅甸从事种植业,但是家里面有3个小孩,就靠他一个人的收入很难维持。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当上了货运司机,做起了中缅货运生意。“我们一般一个来回可以赚15万缅币,一个月跑两次,可以赚到30万缅币。”温博说,跑运输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通过姐告的货运往来也助推了边境地区的经济繁荣。

  随着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瑞丽依靠得天独厚的口岸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中缅边境和谐稳定、睦邻友好地区,也推动了中缅双边贸易发展。“中缅贸易目前发展是非常好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对于未来,温博很期待,他希望中缅贸易交流更加密切,更多地造福两国人民。

  云南日报记者:刘祥元 通讯员:杨立

越南人阮陲英:
“跳槽”来河口我不后悔

  “我主要负责越南籍员工的招聘和语言文化培训。”在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惠科集团人事主管阮陲英介绍。27岁的阮陲英硕士毕业于越南华侨大学华语与华文教育专业,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回想辞去在越南的工作成为第一批入职惠科集团的越南籍员工的过程,阮陲英说,“跳槽”她不后悔。

  “当初家里人都不同意我辞职,自己也很犹豫,但还是想趁年轻换个新的环境,多给自己学习的机会。”阮陲英刚毕业就去老街省一所综合学校当中越双语老师,但当得知跨合区招人的信息,她毅然辞职前来应聘,“我不后悔辞职。我现在的工作能招聘更多越南籍员工来河口工作,这不仅可以给他们稳定的生活和收入,还有学习中文和技术的机会,我觉得很有意义。”阮陲英感慨道。

  “到韩国日本打工工资虽然高,但是去一趟每人大约要贷款10万元左右,在河口就不一样了,工资稳定还方便照顾家里。”阮陲英说。2017年河口县成立了外籍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为外籍人员提供集健康体检、申办健康证、居住证、就业登记证、职业培训和翻译等“一站式”便捷服务,进一步保障外籍人员的合法权益,扩宽越南边民到跨合区工作入境的绿色通道。

  云南日报记者:李树芬 通讯员:李娅蓉

记者手记
我与外交官“面对面”

  作为长期跟踪报道云南对外开放的记者,2017年我采访报道了外交部“蓝厅”云南全球推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精准扶贫”专题宣介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外长会等重大外事活动,有几个细节成为我心中闪光的记忆。

  在外交场合,外交官的日程和言语很有讲究,这给记者带来了不少采访困难,而因为“来自云南”这个身份,我多次获得外交官们接受采访的“绿灯”。在外交部“蓝厅”云南全球推介会上,我见到了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正好,巴基斯坦是2017首届商洽会的主题国。然而,推介会的那天,他的行程非常满,并且还有多位记者在等待向他提问。怎么办?趁着他走出会场,我追上去。“大使先生,我是来自云南的记者,能否耽误您5分钟,我有一个问题想采访您?”“来自云南啊!好的,你的问题是什么?”大使脸上露出了笑容,在接下来10多分钟里,他耐心地回答了我的多个问题,紧接着便匆匆离开会场。

  2017年底,在第三届澜湄外长会后的新闻发布会,同样是云南记者一声:“外长请回答一个云南媒体的问题!”让已经结束发布准备离场的王毅外长又回到讲台,专门介绍了云南在澜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我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这些外交官心中,开放云南的魅力和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2017年,无论是外长、大使还是总领事,外交官们频频关注云南、相聚云南。而我也因此更加忙碌起来,但是,我感到骄傲。未来,希望开放云南能吸引全世界更多的目光,我们能更频繁地听到外交官们对云南的点赞。

  云南日报记者:张若谷

(图片均由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 李秋明 黄喆春 陈飞 摄)

编辑: 王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