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片 > 正文
在时代大潮中书写时代传奇——致敬百名改革先锋
 发布时间:2018-12-20 09:09:37  来源:新华网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18年10月20日,87岁的原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右一)参加“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旧址公园”揭牌仪式(新华社记者谭进摄)。下图为:谢高华(右二)担任义乌县委书记时的资料照片,谢高华被誉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接生人”(新华社发)。

  逐梦前行!

  ——在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中奋进时代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

  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仰望星空,其中那颗以它的“父亲”南仁东命名的小行星,或许也在温柔地回视。

  截至2018年9月,“天眼”已发现44颗被确认的新脉冲星。这一国之重器开启了中国射电天文学的“黄金时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

  “我得回国。”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外求学是不少优秀学子的首选。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科研条件和薪酬待遇的南仁东,选择了“逆行”。

  此后20余年,南仁东将一个异常大胆的“天眼”之梦一步一步扎实转化为现实,他也为此毫无保留地燃烧生命直到最后一刻。

  一个个曾被看作是“逆行”的人生选择,却划出了一道道“引领”的人生轨迹,开出了梦想之花。

  出生在北京,成长于上海,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的选择却是——大漠敦煌。

  于是,在莫高窟的一个个洞窟里,樊锦诗每天与千年“高龄”的文化遗产对话,被视为“壁画癌症”的酥碱病害等一道道保护难题取得实质性进展。1986年,两地分居长达20多年的丈夫终于被她从武汉大学“拖”来,两人却仍鲜有时间相守。

  超过半个世纪的坚守,这位“敦煌女儿”不断创新保护利用理念,加快莫高窟保护立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一座雄伟的“数字敦煌”宝库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永久性保存,让上千个洞窟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责任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