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文翻译专家曹润盛:中国和缅甸是我的父亲母亲

2017-10-13 15:22:48
来源:云桥网

  “我把中国和缅甸当做父母国。当时,周恩来总理对我们说:‘你们华侨就像是嫁出去的女儿一样’,这句话让我们深受感动。”

  对于曹润盛老师,我慕名已久,他的中缅文翻译,我曾拜读无数次。这次在仰光,是我第一次见他,近八十的老人发白如霜,却精神矍铄。我们见面的地点是曹老师的家,位于班达贡第一街。一条巷道转进去,一楼,低矮的房檐,二十平米左右的小房间里堆满了书,除了书就只有墙壁上挂着的几张照片,是他三个子女的毕业照,整个房间,可以用“寒酸”来形容。

  那一天的见面持续时间并不长,因为曹老师还有学生要见,又要忙着准备去新加坡。但他依然很热心地为我讲解一些我的疑惑,并加了微信。也是在未来几天的微信聊天了,让我有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冲动。

  曹老师祖籍广东,1940年出生于缅甸的马圭省马圭市,他幼年父母离异,加之父亲早逝,很早就得撑起自己学业和家中生计。他讲述自己的过去时候说:“我做过很多工作,我曾在市场卖文具、做过粗货店店员,工厂的记账员,做过同声传译。”但曹老师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业余中文补习工作,曹老师回忆,1988年前后的一段时间,整个气氛十分紧张,那段时间,中文教育没办法再持续,等局势好转,曹老师又开始了他的教育工作。 “1992年,我在一家二手车公司工作,公司领导让我给员工补习中文,也同时让我不要再去补习学校教授中文,因为工资不高。”曹老师拒绝了领导提出给自己支付中文学校补习薪资的好意:“如果所有人都出来做生意了,那还有谁教书呢?”

  动荡的局势下,曹老师辗转几个华校任教,2005年,在仰光东方语言学校任教的曹老师第一次见到来自中国的缅文《吉祥》杂志,看了看这本传播中缅友谊的杂志,曹老师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协助免费发行工作。“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金钱补助,我虽然不富有,我很平凡,但是我精神还是有的。能把这些杂志发给有需要的人阅读,是一件好事情。”那个时候,工作之余,曹老师就用两个书包装上30本杂志,送到各个华校、缅甸友人手中。

  对于曹老师来说,或许人生最安稳的岁月就是2006年以后了,他也能安静地在九龙堂齲帝庙华文补习学校教书到现在。看到中缅未来会有很大合作空间、中缅文精英翻译稀缺现状,曹老师接受缅甸华商会邀请,开办中缅翻译班和汉语导游班,不计代价地找老师、找教材、编教材。我曾经听他说起过他的三个子女,品学兼优,在新加坡早已经打下一片天地。对于为何不去和子女一起生活,他说:“我放不下我的工作。”

  在他那间小房子,曹老师坐在中缅学问研究的书籍和报纸中间,认真地我,哪一本书,当年得来多不容易。像许多老一辈缅甸华人一样,曹老师的言语让人感到如水般平淡,但接触他,会被他的朴实而感动,被他身上那种对国家的热爱和正直的人格所感动。

  记者:曹云波(云桥网)

编辑: 陈灿霞
中缅文翻译专家曹润盛:中国和缅甸是我的父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