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进旧时光:在老四书屋淘到童年的百宝箱

上午8点,昆明潘家湾古玩市场里的“老四书屋”已经开张了,老板李进和往常一样拉开卷帘门、打开收音机,把小人书、旧书、黑胶唱片等一切标志着复古的小玩意儿一一摆出,等候着顾客们的到来。这里就像一个保存了旧时光的百宝箱,总有人来这里回忆往昔,寻找儿时的乐趣。

走进老四书屋的“地盘”,像是一脚踏进了七八十年代的光影里,老牌自行车、闪着雪花的电视机屏、掉了一半的春联…让这个小空间都弥漫着旧日的气息。

“老四”原名李进,来往客人都唤他“老四”。做了几十年生意,店铺里的藏书越来越多,但是李进总能从浩如烟海的书堆中准确找到顾客需要的书籍。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小人书繁荣的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它成为许多人的重要读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小人书的出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小人书就已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这些是李进收藏的小人书中的冰山一角。

连环画看似简单,其实制作过程非常繁复,考验的是连环画画师的画工。画好连环画需要下一番苦工,但连环画的稿费却一直没有涨,导致画连环画的人越来越少,因此缺乏新作品,精品难出。

李进手上拿着的是一本198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卧虎令》,封面的一半已做了修补。这本书是他的一个老顾客送他的。这位顾客已经在他的书屋淘小人书十多年了,两人也逐渐成为好朋友,经常会交流一些关于收藏的心得。

在没有客人的间隙,李进搬了一把小马扎,坐在书屋门口整理一箱才从仓库搬出来的小人书。他说,在昆明的收藏小人书的圈子很小,他算是一个很稳定的供货源。

近几年市场上小人书收藏的热潮渐退,生意不像前几年那么好做。由于云南的物价低廉,经常也有北京上海的客人来他这里淘书。

李进在给一位客人介绍小人书,说到开心的地方,两个人一起笑起来。

这是李进最喜欢的一本小人书,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版的彩色版《大闹天宫》。尽管边角已经有些破损,但是里面精致细腻的画面和饱满鲜艳的色彩依然引人注目。

刘艺邱是老四书屋的熟客,只要手上有余钱,就会来老四书屋淘书,有时候在这里一待就是一个下午。他自己家中收藏的小人书有一万多册,很多都是从老四这里买的。“你身边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你,家人也好朋友也好,他们会说,你买这个书有什么意义?我觉得,爱好也不是非要有什么意义,我自己喜欢,它给我带来快乐,就足够了。”刘艺邱说。

李进一开始只是收旧书旧字画,后来书屋的名声逐渐扩大,有很多人也来询问其他的古玩,或者想要将家中的古玩出售。于是李进开始做起其他类别的收藏。

这是他的书屋中收藏的一部分收音机、录音机,在现代网络和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些略显笨重的播放器看起来格外的复古。

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在带着每个人和世界一起飞速成长的时候,它也会在一些角落里留下那些过去的痕迹。图为李进收藏的旧表。

提及来老四书屋的客人,李进说,现在还是以60、70后为主,很少见年轻人。他说,现在的市场越来越丰富,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人都拿着手机,偶尔有年轻人来到他的店铺,也只是稍微转一转,总是低头玩手机,他们更喜欢看动漫书。

“年轻人还在这个世界上充满好奇心地活着,但是等他们长到像我们这个年龄,就会知道人总是孤独的。人孤独地走过大半人生,到老年的时候又想起童年的记忆,儿时的快乐,就会想寻找一些小时候陪伴自己的东西,就像这些小人书。”李进说。

李进借由小人书来想念过去的快乐时光,也借此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友人。
记者:胡安琪 丁凝(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