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记—冬季到斯里兰卡来看雨 小夫妻的文化传播大使命
12月5日,科伦坡,晴。“这不是雨季吗?”“我们出发前看天气预报是有雨呀?”斯里兰卡朋友拉贾温和地笑着说:“上周是暴风雨,你们这周来是碰上了好运气,天气晴朗。”我们开心地踏着阳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云南新知,在科伦坡有书店。”从当地孔子学院毕业、能说流利汉语的拉贾不经意的一句话,为我们的行程临时增加了一个点。
在科伦坡第三区,有一栋临街的三层小楼,绿白相间门面上,“新知图书科伦坡华文书局”几个黑色中文字体十分显眼。“中国风”让这栋小楼在众多当地人开的商店中别具一格。

走进书局,两位斯里兰卡当地员工脸上堆满笑容迎了上来,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斯里兰卡人的热情,有人甚至想起了一句话:在斯里兰卡,一百张面孔可以看到一千种笑容。让人更温暖的是,书局的经理罗志平是云南老乡。2013年,罗经理和妻子喜结连理,后双双来到了斯里兰卡,负责经营和管理新知图书科伦坡华文书局,投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事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4年的斯里兰卡“慢”生活中,罗志平和妻子不仅见证了斯里兰卡迅速兴起的“汉语热”,还见证了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当地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2013年,书局前面的街道还没有路灯,现在一到晚上就灯火通明。”罗志平说。
“我国的文化能走出国门,根源在于国家有强大的实力。”罗志平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推进,来斯里兰卡经商、投资和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为了迎接中国人的到来,许多斯里兰卡人开始学习中文,“汉语热”在当地蔚然成风,前来科伦坡华文书局买书的人随之迅速攀升。
“在斯里兰卡,会说中文与否关系收入的高低。通常,会说中文的当地人工资会比不会说的人高出两到三倍。”罗经理介绍说,目前书店最畅销的书是有关汉语学习的书籍,其次是经济类和社科类的书籍。“在政治类书籍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卖得较好的,第二卷汉语版和英语版已经有400多本的预订量。斯里兰卡主要语言—僧伽罗语版也将于明年五、六月份面世。”

目前,在书局,除了罗志平夫妇,还有另外一名中国员工和四位斯里兰卡员工。为了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除了书店的日常管理和销售,华文书局还开办了汉语培训班。每月,罗忠平的团队还要参与一到两次当地文化活动,而每年,他们都要参加南亚地区最大的斯里兰卡国际书展。 为了能在斯里兰卡更好地开展版权贸易,新知图书在当地注册了出版社。
文化传播是每一个走出去文化企业的使命。对于像罗志平夫妇这样的文化传播使者来说,斯里兰卡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大空间,他们希望将来能继续留在斯里兰卡传播中华文化。“也希望中国的文化企业多生产双语文化产品,推动版权输出,推动中斯更多文化交流。”罗志平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记者:祖红兵 汪伟云 储东华(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