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石林彝族第一村非遺展示:阿詩瑪文化最具代表性

2017-10-04 10:57:44   来源:人民网

阿诗文化展厅物件

毕摩文化展厅物件

非遗传承馆内物件

  10月1日至8日,时值中国·石林第三届国际阿诗玛文化节期间,紧邻“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的石林彝族第一村面向中外游客展示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非遗传承馆内,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阿诗玛文化,这是撒尼人最主要的文化遗产,2006年,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位毕摩正端坐着诵读经文

  非遗传承馆共有三个展厅,即阿诗玛文化展厅、刺绣文化展厅、毕摩文化展厅,每个展厅裡的内容都十分丰富,有古朴智慧的撒尼人生产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的刺绣用品,还有神秘莫测的毕摩文化,让人大开眼界,不得不感叹彝族撒尼文化的博大精深。

彝族第一村非遗传承馆

  “我七、八岁的时候就跟著妈妈学习撒尼刺绣,边学边做,除了刺绣,还得学做饭。绣的最多的是二十五、六岁的时候,现在视力下降了,绣不了了。”在刺绣展馆,52岁的非遗传承人张琼英说。虽然自己绣不了,但她现在带了10多学徒,她说,“撒尼刺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要把她代代相传。”

 

彝族第一村非遗传承人张琼英

  借助石林风景区的旅游业带动,撒尼刺绣越来越受到游客朋友的欣赏和喜爱,刺绣品已成为石林独特的旅游商品,刺绣产业已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毕摩文化展厅,一位毕摩正端坐著诵读经文,展厅内的毕摩物件神秘莫测,充满魔幻色彩,让人眼前一亮。“毕摩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学识渊博,从事作毕、司祭、行医、佔卜等活动。”彝族第一村副书记普光林介绍,他们还要整理、规范、传授撒尼文字,撰写和传抄包括哲学、历史、天文、医药、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是撒尼文化的传播者。

云南石林彝族第一村居民住宅区一角

  记者:歹永聪(人民网-云南频道前方报道组)

编辑: 王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