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抗战时期昆明的防空和所受空袭(下)

2017-09-20 14:01:38   来源:云南日报

1945年12月出版的《云南防空实录》所附“昆明市空袭时民众疏散区域分配图”

龙云为《防空实录》所作题词

  “大逸乐”惨案
  进入1941年,日本飞机已经对昆明持续轰炸了三个年头。

  2月26日,日机27架从越南起飞进入云南,12点45分昆明预行警报,下午1点10分发出空袭警报,1点30分发出紧急警报。日机进入昆明上空后,在热闹的城区东南投弹后飞走。8分钟后,再次飞转投弹。下午3点30分,防空司令部又收到日机再次入境的情报。此时,前一警报还未解除,又再次拉响了空袭警报,直到下午4点20分,才发出解除警报。这一天,日机共投弹27枚,大东门、护国路、南屏街、宝善街多处被炸,炸死103人(一说121人),炸伤91人,房屋起火燃烧59间,炸倒和震坏房屋3000多间。宝善街东段刚完工开业的“大逸乐”影戏院(旧址在今星火剧院),墙壁被震裂出现两寸宽的裂缝。

  2月27日无空袭,因此,这天晚上昆明的影剧院几乎场场爆满。“大逸乐”影戏院当晚连续放映三场由袁美云和梅熹主演的新片《少奶奶的扇子》。晚6点和8点的两场都满座,10点的这一场,虽放映时间较晚,但上座率也有九成以上。晚11时15分左右,电影接近尾声时,影戏院的墙壁突然向内倒塌,53人遇难,170多人受伤。因为有传言“少奶奶的扇子,扇倒了大逸乐的房子”,很长一段时间昆明的影戏院都不敢放映这部影片。其实,“大逸乐”影戏院墙壁倒塌,是因为影戏院刚建好,墙体尚未干透,在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震动下,墙体多处开裂以致倒塌。这笔血债理所当然应该记在日本侵略者头上。

  “大逸乐”影戏院倒塌惨案发生以后,昆明市政府“通令全市影剧院和各中小学,每值日机轰炸后,均须详细检查房屋”,以避免类似的事故。

  “不怕炸”作招牌

  1941年3月至8月,日本飞机不断空袭昆明,市区和郊区多地被轰炸,造成大量人员和财产损失。

  4月8日13时3分,日机18架(一说28架)轰炸昆明市区。南城脚、龙井街、武成路、劝业场、景虹街、黄公东街、福照街、承华圃、华山西路、华山东路、青云街、翠湖东路、登华街、海潮庵巷、昆明红十字会、武成路育婴堂及正义路、景星街、甬道街、光华街、沙朗巷、绥靖路、民生街、民权街等地都被日机轰炸。日机投弹百余枚,炸死26人,炸伤38人,炸毁房屋2000多间。

  5月12日10时50分,日机9架(一说15架)轰炸昆明市区,云南大学等地被炸。有一枚炸弹击中云南大学的会泽院,炸弹穿透房顶和两层楼板呼啸落地,大楼虽受损但仍傲然屹立。这次空袭,炸死3人,炸伤17人,炸毁房屋120多间。

  春夏之交,就在日机频繁轰炸昆明,市民苦不堪言之时,武成路中段北侧,有一饭馆隆重开业,店门上方赫然挂着“不怕炸”三个大字招牌,引得人们纷纷前来观看,并赞扬店主蔑视日寇轰炸的大无畏精神。

  8月13日10时18分,日机18架(一说27架)轰炸昆明市区。福照街、五福巷、如安街、平政街、小富春街、中和巷、翠湖南路、景虹街、华山西路、兴隆街、龙翔街、凤翥街、兽医院、北魁阁、虹山脚、西站、大西门外、虹山、三分寺、威远街、正义路、文庙街、光华街、大理会馆、兴华街、裕元巷、文庙东巷、绥靖路、义生巷、环城图书馆等地被炸。日机投弹130多枚,炸死50人(一说44人),重伤44人,轻伤20人,炸毁房屋1270多间。日机这次空袭昆明,是轰炸地点最多的一次,真可谓丧心病狂。

  交三桥惨案

  1941年12月18日,上午9时刚过,云南防空司令部收到日机从越南往北飞的情报。9点26分,昆明发出预行警报,4分钟后拉响空袭警报。十来分钟后,10架日机飞临昆明上空。居住在城东一带的居民忙往大东门外奔跑。一时间,大东门的东西两边,即城内绥靖路、城外交三桥一线,汇集了上万市民。日机对大量民众投下炸弹,而且疯狂地向奔跑的百姓低飞扫射。顷刻之间,便炸死和打死准备疏散的市民300多(一说500多),炸伤者不计其数,炸毁房屋28栋。交三桥一带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交三桥惨案发生一个多小时以后,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民政厅长李培天、昆明市长裴存藩、警务处长李希尧人,先后赶到交三桥,组织和督促抢救伤员与其他善后事宜——民政、警务、卫生等有关部门及时把伤民分别送往各大医院治疗;被日机炸死的市民,则陈尸于交三桥附近的田地里,让亲属前来认领;死亡人员携带的箱笼衣物由警察分局和区镇公所收拢以便死者亲属前来认领。

  为了避免交三桥类似惨案再次发生,防空司令部、市政府、警务处等有关部门,紧急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令云南高射炮大队加强战备,以随时迎击来犯的日机;二是除原来开挖的城墙缺口外,再开挖若干个大缺口,使市民遇到空袭时,可以迅速疏散出城隐蔽;三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报警设施,使市民能更及时地听见和看见报警信号。

  飞虎队来了

  1941年12月18日,是抗战时期昆明人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不仅发生了交三桥惨案,也是“飞虎队”战机首次飞临昆明的日子。成立于1941年4月15日,由美国陆军、海军后备航空军官组成的志愿航空队,由退役中校陈纳德任大队长,刚成立时,便有飞行员100名,机关枪射手与空中报务员181名,飞机数十架,因昆明机场未修缮好,暂住在缅甸的东瓜岭。

  1941年12月18日,暂住缅甸东瓜岭的志愿航空队一、二中队的34架P40型战斗机移驻昆明。这些战斗机飞临昆明上空时,刚好碰上了轰炸交三桥后开始飞离昆明的10架日机。这34架战斗机立即包围住了日机,与日机进行激烈的空战。经过10多分钟的空战,日机有数架被航空队击落,其余几架仓皇往越南方向逃窜。这天中午1点多,刚听到解除警报仍惊魂未定的昆明市民,突然又听到了飞机的轰鸣,抬头一看,只见又有数十架飞机出现在天空,人们惊惶失措,以为日本飞机又来投弹了,正要往郊外疏散,却见这些飞机的体型比常见的日机小,而且飞得较快,它们并不在人们的头顶上盘旋,更没有投弹,似乎是要向巫家坝机场降落的样子。防空司令部大约也意识到突然飞临昆明的几十架飞机会再次让市民产生恐慌,便急忙再次发出解除警报的信号。此时,人们才猛然想起,大概是盼望已久的美国航空志愿队飞机终于来了。果然,第二天昆明百姓纷纷传看各家报纸的报道:12月18日午后,“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的一、二中队从缅甸迁来昆明,并在昆明外围击落日机数架。

  12月20日,日本空军前来报复,从越南起飞10架轰炸机,主要目标是炸毁巫家坝机场。陈纳德得到情报后,立即部署第二中队(“熊猫”中队)8架飞机拦截日机,第一中队(“亚当和夏娃”中队)16架飞机作为预备队随时伺机参战。当日机飞临滇池上空时,激烈的空战开始,入侵的10架日机被击落9架,另一架负轻伤后侥幸逃脱,而志愿队的飞机仅有一两架负轻伤,取得了空战的全胜。

  第二天,昆明的报纸将航空志愿队称为“飞虎队”,并对其战绩进行了精彩详细的报道,昆明市民将飞虎队视为云南天空的保护神。

  飞虎队在昆明痛击日本空军以后,日机空袭昆明的次数便日见稀少,也有史料认为,1942年全年,日机未对昆明空袭。

  激战长空

  1943年4月28日,日本21架轰炸机由35架驱逐机护航,妄图炸毁昆明巫家坝机场。当时飞虎队(正式名称已改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因外出执行任务,战斗机不在昆明,停在机场的一架B-25轰炸机被炸毁,指挥部有6人牺牲,11人受伤,机场控制塔、弹药库以及附近禾甸营的民房近300栋被炸毁。这次空袭共炸死57人(一说60人),伤44人,其中禾甸营村王兆龙一家6口,有4人被炸死。在外执行任务的飞虎队战机收到指令后火速赶来,与日机空战,击落日机11架。约翰·汉普夏上尉一人便击落两架驱逐机和一架轰炸机,成为王牌飞行员。

  1943年4月至12月,飞虎队战机与日本飞机进行多次空中格斗,大大遏制了日机的轰炸行动,并击落击伤敌机若干。

  12月23日11时左右,日机58架再次前来轰炸巫家坝机场。在日机向巫家坝投弹之前,“飞虎队”的数架战机升空与日机在滇池上空进行激烈空战。据载,这次入侵的日机,仅有8架侥幸逃脱,其余50架飞机或被击落,或在逃跑中坠毁,而我方战机无一损失。

  1944年以后,云南的防空力量进一步加强,加上美第十四航空队的战机越来越多,日机空袭昆明的情况基本停止。日机从1938年9月28日首次轰炸昆明,到1944年不敢再来空袭昆明,在这五年多的岁月里,日本侵略者到底出动了多少架次飞机?对昆明进行了多少次空袭?炸死炸伤多少人?这几个问题,各种书籍以及史料的说法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出入很大。笔者查阅了1938年至1944年的《云南日报》和其他比较权威的史料,得出这样一个大体接近事实的结论:即日本侵略者对昆明进行了60多次空袭和轰炸,大约出动飞机1300架次,投弹约1700多枚,炸死约1400多人,炸伤约1700多人,炸毁房屋约15000多栋(院)。我们要永远记住日本侵略者在昆明欠下的这笔血债!

  作者:张佐(昆明市金星园丁小区)

编辑: 王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