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书香云南:以茂禅师种树立德

2017-08-26 17:21:33   来源:云南日报

  《元位禅师丛稿》十二种四十九卷,佚二卷,装为39册,稿本, 清代释元位所撰。原为方树梅先生藏书,封面树梅先生亲笔题书“丁丑冬廿四日购于昇平坡书市摊”。丁丑,即1937年。后来,树梅先生将其捐藏于云南省图书馆。窃以为,这是一部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的重要佛学历史文献。

  据此稿《以端禅师传》所载,作者元位,字以端,号笑云。俗姓刘,寻甸县隆丰里下南屯村民刘华第三子,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他七岁时,随父亲到寻甸钟灵山音吼庵瞻礼佛像,“貌恭心敬,如有所习”。立即被该寺住持惺愚老和尚看中,认为他“颇有慧根”。于是当年便出家该寺,乾隆三十九年(1774),19岁正式受戒。后来曾任音吼庵住持、寻甸县“僧正”。任内敢于仗义执言,维护寺庙和僧众权益。嘉庆十九年(1814)圆寂,享年60岁。

  元位早入佛门,一生苦志修行,勤奋读书。他精通儒佛,兼擅诗文,勤于著述。也曾云游天下古刹名寺,交游甚广。后人将其生平著作汇为《元位禅师丛稿》,包括《一梦吟》《一梦外集》以及《读祖要言》《香林故事》《妙音吼》《笑云随笔》等。内容广泛涉及清中叶以云南为主的佛禅史事、高僧大德之塔铭、参禅修持之感悟;佛寺禅林之修葺;名山古迹之游记等等。同时,也兼记佛禅之外的“俗事”,如建文亡滇、钱南园题联等。

  《笑云随笔》是作者的杂感和杂记。其中《钟灵以茂(元)秀禅友种树记》一文,记载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据此文所记,寻甸钟灵山原本树木丰茂,“堪为栋梁者,多不可数;至于为椽梠、为柴薪者满目皆是”。不料乾隆三十八年(1773)左右,山中音吼庵有“坏法僧”,勾结寻甸地方官、豪民和奸商,“不念前人种植蓄养之苦心,以私肥故,大张卖树之名。附近豪民闻风而来,稍补价值而任意采取……山中无处不见采取之人;无时不闻斧锯之声!如是者十有余年。尝闻买树者转卖他人,即有十倍之利,滥卖者所得树价,概不入公。一山大木,由此剪伐一空,良可慨矣!”

  十年之后,音吼庵一名普通僧人以茂(法名元秀),“每伤一山大木被诸恶人搜取一空,他日修葺殿堂,有到处征取之难”,于是他“发久远心,立坚固志”,决心重新种树,恢复钟灵山植被。

  以茂首先四处访寻杉、柏、松等树木的良种,“得其消息,虽二三百里之遥,必亲往其处,索其种子”。为此,他经常“饥则化缘,渴饮山泉”,历尽千辛万苦,找回树种。采用“育秧移植”的方法开始种树。亲自“率徒领孙,于庵前后左右,斩荆培土,而概行移植。植后则不时运水浇灌之。从此,索籽布植,移树灌水之事,岁岁行之……”

  树苗生长太慢,于是有人以种树是“不急之务,枉费心机”,劝他放弃此举。以茂却坚定地回答说:“各行其志,何多言哉!”他告诉禅友元位,从嘉庆七年(1802)到嘉庆十九年(1814),他连续13年,一共种下了20多万株树木!元位问他:“你种的树,今后果然成材了,但如果又遇到从前那种官商勾结的坏人把树木再次砍光,你岂不白费心力?”以茂同样坦然地回答说:我的心愿是造寺备材,奉佛安僧。如果遇到这帮坏人再来践踏,“是彼自取披毛戴角,偿还钟灵之报,于我之心愿则一毫不损也!”

  笔者深为以茂的言行所感动!2012年五月,曾专至钟灵山,希望看看以茂师徒栽成的参天大树。是日,天微雨。我租了一马姓青年的微型车前往塔林。车沿毛路盘山而上,至山顶有一围墙围住的小院,度其或为钟灵古寺遗址。再从小院后山徒步而下,便是塔林。然而,从山脚至塔林一带,惟有稀疏的松柏杂树,显然是近几十年才长大的林木,何来参天古树?我逐一摩挲长满青苔的佛塔(僧塚),幸见以茂禅师佛塔!可惜塔文已漫漶过半。能辨其文字者,唯正中大字书塔主曰: “□□三十四世以茂(元)秀公和尚□□塔”;由其门徒“祖定、祖昌、源汉、□□、□□”六人共立。塔联右书:“大智实从斯处得”;左书:“云津却向此间闻”。建塔时间书:“嘉庆二十年(1815)”。我惊讶地发现,这正是以茂(元秀)与以端(元位)两人关于植树谈话的第二年!这时,两位同辈禅友刚刚圆寂(也许同年圆寂)!按树木生长规律,以茂师徒长达13年不断栽种的树木成长至今,200多年了,理应茂密成森林,但为何还如此稀疏呢?

  归考新编《寻甸县志》等,乃知音吼庵初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后来发展为钟灵大寺,号称“云南八大名寺”之一。当地民众其实也一直在植树造林。据该《志》载,康熙元年(1662)、康熙十二年(1673)、光绪三十年(1904)和宣统元年(1909),该县民众曾先后用“点播青松子”等方法在植树造林。我突然醒悟!这不正好从反面说明,当年元位提醒以茂的事实也同样存在:有人照旧在不断砍树毁林啊!否则,民众又何必不断植树造林呢?

  民国二十九年(1940)钟灵大寺不幸失火。从此,寺景凋零,风光不再。1958年,干脆将钟灵寺全部拆毁。时值疯狂的“大跃进”时代,各种毁林炼钢、毁林开荒行为遍及全国,钟灵山又岂能幸免?

  恭立元秀禅师佛塔前。我想,他们师徒“发久远心,立坚固志”,十年辛苦种树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同时,对于那些为一己私欲而砍树毁林的 “披毛戴角”者;对于那些违反科学规律的瞎指挥和愚蠢行为,也应当时时提高警惕。这样,才能真正恢复和永葆我们的青山绿水。

  作者:朱端强

编辑: 王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