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云南大学生花3个月制作“迷你版” 校园

2017-06-05 10:21:11   来源:云南网

1:200的比例模型更小更精细难度也更高

建筑模型里用小灯点缀着,精致而又不失真实

90%的复刻了学校20多个建筑、50米的地形落差以及周围的基础设施、绿化等

耗时三个月用回收的一次性筷子和竹签做成

制作过程是体力上的考验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原本40多人的项目组,最后只剩下一半的人坚持下来

实地测量

清洗回收的一次性筷子和竹签

制作模型过程中

  “大写加粗的服!太逼真了。”近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的一群学生,按照相应的比例,耗时三个月用回收的一次性筷子和竹签,做成了一个“迷你版”的校园模型,90%的复刻了该校20多个建筑、50米的地形落差以及周围的基础设施、绿化等。

  “迷你版”滇池学院走红网络

  6月3日,据云南知名博主“云南高校新鲜事儿”微博爆料,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模型协会学生用一次性筷子和石膏制作出了学校沙盘模型,20余人耗时3个月,按照1:200的比例制作了一个“迷你版”滇池学院,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好评,一位网友动情评论:“喜欢你们这样的大学生活,一起去创造一起去改变,看完你们才觉得我的大学白读了!”

  在附图中,云南网(微信公号:yunnancn)注意到,云南滇池学院杨林校区的真实建筑和“迷你”模型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教学楼、宿舍、田径场、图书馆、体育馆、绿化、山坡都被他们用一根根竹签缩在了3.8x3.2平方米的沙盘中。建筑模型里用小灯点缀着,精致而又不失真实,20余人或站或坐在沙盘前一起合影,不禁让人为他们点赞。

  “迷你版”校园开始萌芽

  据了解,郝俊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大二的学生,读高一时他就对手工模型兴趣十足,进入大学后,他先在自己宿舍用食堂回收来的一次性筷子和502胶水做学校建筑模型,同学们看到后纷纷加入,慢慢的竟形成了十几人的队伍。“我想让同学们能够有一间专门做手工的教室的来做自己喜爱的事。”郝俊说,因为一起做模型的人越来越多,他心里有一种责任感,于是他与小伙伴一起向学校提出申请,成立了一个模型协会。

  去年9月10日,模型协会一经成立,马上吸引150名同学报名加入,一时间,郝俊的模型社在学校小范围内火了起来。

  “我们本身就是在做学校建筑模型,那为什么不做得更完整的更正规呢?”大二上学期时,郝俊、施建华、张鸿治、刀美红四位同学提出“做一个全套迷你学校模型”的想法。郝俊介绍说,由于大三时必须要搬到海埂校区学习,而社团必须留在杨林校区,他们不得不退出协会。出于对协会以及校区的不舍,想要纪念一下大学时光,同时也想做一件模型协会的代表作,四个人一提出这个想法,就马上决定投入行动。

  几个人的想法获得了建筑工程学院老师的大力支持,不仅帮他们给出制作建议,还向学校申请到一笔2万元的制作经费。于是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在社团中招募同学志愿加入制作。

  制作经费预算表、前往食堂回收一次性筷子、 购买竹签、美工刀、裁具、502胶水、石膏,实地测量学校建筑数据、画图等等,他们热火朝天地开始干。

  历过两次组建 遭“熊孩子”捎走道具模型

  谈及制作的过程,因为郝俊等几个制作人大都是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平时就有测量学校建筑数据的课时作业,他们就地取材利用这些数据来制作模型沙盘。最开始,郝俊打算按照1:120的比例来制作,主要材料是选用一次性筷子,所以几个人经常和食堂阿姨一起把使用过的筷子清洗干净,晒干带回去制作。后期发现由于模型稍大而学校建筑众多,按照这个比例占地面积太大,他们不得不将模型拆掉,重新计算合适的比例。很快,他们计算出了1:200的比例,模型更小更精细,难度也就提高了,筷子显然不合适做主要材料,他们决定选用竹签作为主材料,筷子做为支架部分,前面的制作只能当作“练手”。

  从2017年3月份正式开始计划到完工,他们一共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安装模型外面的防护玻璃罩。”郝俊说,因为他们后期购买了许多玩具小车、人物以及树木模型,会有一些小孩悄悄带走一些道具模型,于是他们决定给模型安装一层保护罩。

  据了解,他们此次使用的材料中,仅一次性筷子就收集了两次,每次一收纳箱。而竹签有两种,15厘米长的细竹签购买了7箱,每箱两万根,50厘米长的粗竹签也用了上万根。

  难坚持 40多人项目组最后只剩一半

  该校大二的施建华同学也是这个项目的主要策划人之一。他告诉云南网(微信公号:yunnancn),做“迷你”校园这样精细的事非常耗时间,参与人基本上课余时间都在协会教室制作模型到晚上10点,平均每天3-4个小时,周末则全天不休息的工作,他们手上经常沾满了502胶水。同时,因为制作建筑模型环环相扣,“比如有时候负责画图的同学画错一个地方没被发现,我们在做模型时就会出问题,这部分就要推倒重做。”这种高强度、高要求不仅对同学们是体力上的考验更是精神上的折磨,很多同学在制作过程中退出了项目组,原本40多人的项目组,最后只剩下一半的人坚持下来。

  “我们不怕辛苦,就怕坚持不下去。”施建华说,每当有人想要退出时,或者制作人经常会对一件事有意见分歧发生争执时,团队里的气氛就异常低靡。这时,他们就赶紧买一些零食组织大家一起在协会教室聚餐、聊天。“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大家的压力,相互给对方打气,我们很快就好起来了。”也因为他们不断共同经受考验,留下的同学友谊越来越深厚。“因为朝夕相处并且有共同的目标,我们团队因为这件事还凑起了好几对情侣呢。”

  “不说完全,经过计算,我们90%的复刻了云南师范大学滇池学院杨林校区20多个建筑、50米的地形落差以及周围的基础设施、绿化等。”说起这件事,郝俊就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现在他们的学校模型沙盘经过学校同意,被放置在了学校的图书馆,供学生参观。

  记者:熊强 实习生:张彤(云南网)

编辑: 李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