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蜗牛教室公益项目项目走进九龙镇学校
近日,“青蜗牛”流动教室公益项目在九龙镇三哨协立小学启动。项目将在该镇教务营小学、鲁筷小学、益里小学、小马街小学和三哨协立小学开展,专业社工将为300多名学生带来教育课程及成长课程,并开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兴趣培养、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
“青蜗牛”项目由共青团昆明市委指导,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捐赠100万元支持,市青基会监管并委托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运作。据了解,“青蜗牛”项目是昆明产投公司智力扶贫专项基金支持的项目之一。该公司已投入500多万元,在九龙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扶贫活动。
已经在“燃亮号”流动教室服务三年多的张洪膑,这次又挑起“青蜗牛”的担子。据他介绍,“燃亮号”已经在禄劝县马鹿塘乡开展活动60次,行程往返5万余公里,服务学校7所,受益学生600余名。从志愿者招聘、培训到课程的开展,“青蜗牛”项目将吸取“燃亮号”的成功经验,并探索农村驻校社工服务机制。“青蜗牛”的志愿者将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活动,在游戏中融入数学计算、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内容。课程以成长课程为主,结合学校需求,开展美术绘画、音乐舞蹈、青春期自护教育等方面内容。为确保服务质量,每次招募8名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两次培训。“我觉得孩子们最需要的是陪伴和快乐。‘青蜗牛’志愿者们在陪伴他们的同时,又让他们开阔眼界,有所收获。”张洪膑说。
“大家可以叫我大西瓜,现在跟着大西瓜一起玩吧!”“你们觉得胖哥长得有什么特点?”“胖!”启动仪式后,志愿者与孩子们开始交流互动,志愿者鼓励孩子们大声说出心里的想法。操场上,伴随着健康歌的旋律,大家围成一圈手拉着手一起做游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9岁的倪建娇一开始低着头,怯生生不敢说话,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她开始与大家一起做游戏,最后开心地拥抱了身边的志愿者姐姐。
九龙镇中心校校长王正华告诉记者,中心校18个校点共有2631名学生、160名教职工。目前,大部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从知识到才艺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青蜗牛”志愿者的到来,给教学增加了不少的生气和活力。
8岁的潘仙焕一早就穿上了漂亮的红裙子,她指着穿蓝色T恤的志愿者,悄悄告诉记者:“我喜欢和他们一起玩。”
“能给山区的儿童带去快乐,我觉得很满足。”志愿者戴桂毅是云南农业大学大三的学生,尽管一路晕车,但看到孩子们露出天真的笑脸,他觉得付出是值得的。“关爱山区贫困儿童,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我要动员身边的同学一起加入‘青蜗牛’项目。”
记者:李菊娟 文/图(云南日报)
编辑:段蔼玲(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