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民族传统体育之花越开越艳

2017-03-20 09:46:47   来源:云南日报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民间流传着一项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打陀螺。在当地每年举行的彝族虎文化节上,这项传承千年的古老民族体育项目都要举行盛大的竞赛活动,今年也不例外,而且规模、规格还进一步“升级”,成为“滇中陀螺王”邀请赛。

  在刚刚结束的双柏县彝族虎文化节上,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玉溪市、普洱市,以及东道主大麦地、公式嘉、爱尼山3个乡镇的6支代表队的近百名男、女选手汇聚一堂,为滇中“陀螺王”桂冠一决高下。

  3天的激战中,每天赛场边都围满观战的人群,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最终,实力出众的玉溪队力压群雄,将男子单打和团体两项冠军收入囊中,西双版纳勐海队和普洱队则分获女子单打头名和团体第一。

  此次赛事中,以3支乡镇代表队组成“大兵团”作战的东道主就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发挥出全部实力,未能斩获一项冠军。然而,若论群众基础和实力底蕴,双柏县的陀螺开展水平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的。

  早在2009年9月,双柏县的打陀螺运动就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后,大麦地镇又诞生了全国民族运动会陀螺项目冠军。长期以来,当地陀螺赛事持续不断,声名远播。为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民族体育文化瑰宝,双柏县已经建立起多个传承点和培养了一批传承人,目前,有省、州、县级传承人各一人,全县每年都要举办两次大规模的培训和比赛,每期参与人数都在百人以上。

  “虽然双柏的打陀螺运动开展情况不错,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说到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的困难,双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文化馆馆长苏兰芬表示:“通过这次比赛看,我们的后备人才已经有些断档,运动员普遍年龄偏大,未来还需要继续加大推广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年青人参与进来,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精英选手。”

  记者:饶勇/文 通讯员:朱莹/图(云南日报)

  【新闻助读】

  我国打陀螺运动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称为独乐。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打陀螺是开展较为普遍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通常用一根木棍绑上一把棕叶或棕绳,做成打陀螺的鞭子。再用一段很短的圆木头,把它的一头削成圆锥形,圆锥的顶端钉一个铁钉做成陀螺,然后拿一根绳子把陀螺绕几圈用力一丢,陀螺就会在地上转起来,然后用鞭子不停地抽打陀螺,陀螺就会不停地转动下去。

打陀螺场地器材简单,易掌握和推广,具有对抗性、竞赛性、娱乐性等特点,能增强人的体质、锻炼人的心理素质和意志。从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开始,打陀螺就被列入正式竞赛项目。

  记者:饶勇 整理(云南日报)

编辑:段蔼玲(实习生)

编辑: 李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