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民族文化的见证 《怒江·文化记忆》
怒江作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又是独龙、怒、普米、白、汉等十几个民族的聚居区,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斑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俨然成为怒江各民族人民凝聚精神、生产生活及繁衍生息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怒江也因此被誉为“民族文化大观园”。因此,对这一独具原生性、古朴性、神秘性、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加以研究开发、继承创新工作对怒江州而言意义重大,普利颜《怒江·文化记忆》的出版发行,对于怒江州文化和文化产业建设,弘扬、继承和开发怒江民族文化等一项重要成果大有裨益。
《怒江·文化记忆》收录了普利颜近几年来研究、发表的文章27篇(首),约30万字。全书分“探索篇”、“耕耘篇”、“历史篇”三个部分,“探索篇”一共选入作者5篇文章,主要是对怒江文化和文化产业建设的思考,这里既有作者长期关注并致力于文化事业的探索、研究、实践的结晶,也不乏他对怒江民族文化事业尤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之情和独到见解的文章,诸如《怒江民族文化资源概况暨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中对怒江民族文化和文化产业现状的准确把握、归类分析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耕耘篇”是作者创作发表的各类诗文荟萃。作者的诗文大都有感而发,抒之有情,尤其,作者关注时下怒江各族人民在精准扶贫,建成小康进程中迸发的激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对近年来怒江涌现的全国道德模范和扶贫攻坚英模人物作了讴歌,以达到用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鞭策群众、焕发群众的斗志和激情,如《老县长的梦想》《百姓在心中》等诗歌作品。
“历史篇”是作者对怒江历史的补遗性贡献,这个部分在文集中尤其突出。大家知道,作为创制文字较晚的怒江各民族的历史,文字记载的相当少,许多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近乎空白,利颜同志对此焦虑万分并作了大量的补遗工作。他历经半年多收集、归纳、整理的《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及96师途经福贡回归祖国纪实》一文对远征军途经福贡悲壮回撤祖国和福贡人民及怒江军民对他们的支援作了详细的记录,作者既凭借零落但翔实的档案资料,又有当事人的“三亲”资料,可谓真实、可信、全面,是一份难得的怒江历史补遗资料,也是迄今反映怒江抗日战争的一份最翔实、全面、准确、完整的宝贵资料,更难能可贵的是该文还是怒江各民族群众积极投入抗击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滚滚洪流并为抗日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真实记录。在这个部分里,作者对大量的民族文化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并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其中不少篇什是作者对怒江各民族文化的精辟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他收录有大量怒族等少数民族的濒临消亡的文化资料,这不仅为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提供了研究便利,还具有“抢救”性意义和价值,诸如《怒江原始宗教初探》等等。
总之,《怒江·文化记忆》内容丰富、资料性强、学术价值高,是时下怒江州厚重、全面的关于民族文化和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历史研究等诸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之一,不愧为怒江民族文化的真实见证。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笔者认为,《怒江·文化记忆》中的某些文章显得粗疏、浅尝辄止,许多篇章尚有提升的空间……这不算一种苛求,而是唯学问人的更高要求,愿与作者、读者共勉。
作者 密英文
编辑 段蔼玲(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