畹町:边关名镇新魅力
中缅友好纪念馆 云南日报美编 郭金龙 制图
自去年成功进入全国第一批国家特色小镇名录后,畹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走进畹町,记者不仅感受到畹町承载的历史,更看到畹町重塑辉煌的希望。
文化底蕴之城
“没想到这么一座界河小桥,不仅承载着畹町的历史,还是抗战名桥和中缅友谊桥。在畹町,我们边旅游边学历史文化。”8月16日上午,从天津慕名而来的游客井广才在听完畹町桥的讲解后感慨地说。
畹町是一座抗战名镇、外交名镇、商贸名镇,同时也是一座多元文化名镇。“要讲完畹町的历史文化,估计一整天时间也不够,其中抗战文化、外交文化、商贸文化是畹町文化的灵魂。”聊起当地的历史文化,在此生活工作了20余年的畹町工委委员张自达滔滔不绝。
畹町名镇广场 云南日报记者 邓清文 摄
畹町是著名的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也是史迪威公路(中印)连接中国的第一站。1938年滇缅公路全线贯通,滇西20万各族人民仅用8个月的时间,在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用手抠出了一条近1000公里的抗战“血线”。这条由昆明通往缅甸腊戍的公路是中国在日军重重封锁下获得盟国支援的唯一通道,大量的援华物资通过畹町进入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取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成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畹町成为世界的焦点。
“在今天,我们走访畹町桥、中缅友好纪念馆、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等,依然能从那段历史中深刻感受到畹町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边关名镇,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张自达说。
旅游宜居之城
近年来,到德宏旅游有个“通用法则”——去德宏旅游必然去瑞丽,去瑞丽必然去畹町。“一个小镇能同时展现边境民族风情和抗战边关文化,对游客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在畹町桥为游客讲解的导游王英一语道出真谛。
来到畹町,你可以在畹町桥感受那段铁骨铮铮的抗战岁月;在中缅友好纪念馆感受中缅两国世代友好的胞波情谊;在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近年来,畹町结合自身的特色,建成了包括畹町边关文化园、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史迪威公路旧址、畹町森林公园等一批体现畹町抗战文化、边关文化、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了畹町独特的特色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参观。
不仅外地游客青睐畹町,德宏州本地居民也钟情于畹町,周末约上三五好友“闲逛”畹町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种常态。在人们心里,畹町不仅是边关名镇,更是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总让人流连忘返,“十里青山半入城”就是对畹町生活环境最真实的写照。漫步在畹町小镇,前望界河、背靠青山,小城存于其中,边境贸易往来频繁,两国边民和睦共处,一派和谐闲适景象。
除此之外,畹町的美食文化也让游人沉醉其中。“身在畹町,吃遍滇西南、印缅泰。”这句话是畹町美食丰富的最好证明,烧烤、炒螃蟹、黄金锅贴、砂锅鱼、牛肉圆子、手抓饭等让人尝过就难以忘怀。在畹町,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皆可转化成美味可口的美食!
风情特色之城
8月16日下午,记者在畹町桥旁的畹町河提升改造(界河长廊)项目现场看到,多台挖掘机轰轰作响,工人们顶着烈日正加紧施工…… “这是特色小镇建设中畹町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的项目之一,界河长廊工程项目完工后,将会成为畹町旅游的又一个新亮点。”张自达介绍说。
自去年成功入选国家特色小镇名录后,畹町就加快了建设步伐,芒满片区园区经济正在积极推进,多个重点项目连续落地畹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除此之外,在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筑中,新变化随处可见。在建设路,傣族为主的暖色风格建筑与油棕完美融为一体;在民族街、国防路、环东路,通过七种不同颜色装饰打造的“七彩”特色小镇已初见雏形……
“我们将按照‘一手抓口岸建设,打造口岸产业经济;一手抓城市建设,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西片区、老城区、东片区三大片区。”谈到畹町特色小镇建设,畹町工委书记杨爱军介绍说,把口岸商贸物流区,作为畹町小镇的规划区,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国际陆港;把边关文化风情旅游区,作为畹町小镇的辐射区,打造融历史文化、现代元素及南亚东南亚风情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小镇;把国际进出口生物产业园,作为畹町小镇的拓展区,打造国际进出口生物产业园。
历史上,畹町是抗战名镇、外交名镇、商贸重镇;现在,畹町是边关文化名镇、商贸旅游小镇;未来,畹町将是5A级特色风情小镇和国际重要陆港。
记者:邓清文(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