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徐霞客游记开篇之地 霞客精神在学校间流淌
“践行霞客精神,勇于实践探索”,8月17日,“寻踪徐霞客 大美彩云南”——媒体重走霞客路宣传推介云南旅游文化活动”第三站来到了坐落于昆明高峣村升庵祠旁的徐霞客中心学校。在四溢的书香间,参与者们一同接受徐霞客精神的熏陶。
“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余南一里,饭太史祠。”据徐霞客所著《游太华山记》记载,徐霞客对杨升庵十分崇敬,来到昆明后,立即动身前往升庵祠,吃完早饭,便沿着西山古道上山。升庵祠是徐霞客游览西山的第一站,郁郁山木间,他在这里写下名篇《游太华山记》。毗邻升庵祠的徐霞客中心小学内,徐霞客精神纵情流淌。
刚进学校,便能看到教学楼前的徐霞客仿青铜塑像。徐霞客半卧高台,袍带迎风,目光专注,笑傲苍天,似乎在吟诵其笔下的《游太华山记》。蜚声海内外的大旅行家驻足于这座滇池之滨的小学,激励着这里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自办教材《霞客伴我行》
除自编教材《霞客伴我行》外,在阅览室的书架上,记者看到摆放着厚厚一沓《霞客之声》。据介绍,《霞客之声》自2006年开始出版以来,从中断过,这50多期的报纸,是学校10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果。
校办刊物《霞客之声》
“每年学校都会开展徐霞客诞辰纪念活动,多种方式弘扬霞客精神。”据中心小学的副校长游国荣介绍。每天早上7点40分,老师会带领学生诵读徐霞客游记等经典读物;周一升旗的时候会带领孩子们高唱《霞客之歌》;每年还带领学生重走霞客之路。看徐霞客的书,讲徐霞客的故事,寻找徐霞客的足迹,让孩子在这活动中培养“热爱祖国、献声科学、尊重实践”的徐霞客精神。
“《滇中花木记》每人都会背,《游太华山记》高年级的同学也能够流畅的背出来。可以说,毕业之后每个人都是一个徐霞客的小专家。”谈及学校徐霞客教育的开展情况,游国荣副校长自豪地说。学校还会进行征文比赛,让同学们描绘他们心目中当中的徐霞客。此外,学校还开展霞客少年、霞客之星、霞客园丁等评选活动,让学生们知霞客、学霞客、做霞客。
据介绍,昆明西山区碧鸡徐霞客中心学校前身是高峣小学。史载最早于建于清雍正年,即1730年,杨升庵创办“碧峣精舍”,迄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为纪念明代杰出的旅行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及弘扬徐霞客“热爱祖国、献声科学、尊重实践”的伟大精神,1994年11月10日,正式更名为“徐霞客小学”,成为中国第一所以徐霞客名字命名的学校。
记者:段芃 实习记者:黄玉铭(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