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生态森林景观更绿更美更宜居
阳春三月,行走在凤庆县,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不论你行走于公园或是农家,还是县城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红花绿叶交相辉映,花香扑鼻。
近年来,凤庆县把“发展景观林业,构建合理的森林城镇体系”作为“森林凤庆”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加快推进森林城镇建设,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网络日趋完善,成为云南首个森林县城。
城区变绿 居住环境提升了
凤庆县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届县委、县政府在注重保护老城的同时,积极开发新城建设。 “围绕百米有绿地、千米有公园、路旁树成荫,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目标,做实县城建成区绿化建设。”县林业局长肖红翔介绍说:该县采取“拆墙透绿、拆临扩绿、见缝插绿、退地还绿”的方式,提升城市绿化率。先后完成了云凤路、滇红路等城市道路的林阴化,巩固提升和新建了滇红源市民活动中心公园、崇祯寺茶花公园等城市森林公园和休闲游憩绿地;在城郊建设了桂花树森林公园、田心河湿地公园等5处30公顷以上的郊区大型生态旅游休闲场所,免费向市民开放,此外还建成了一批“森林机关”和绿阴停车场。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9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7.20%。
产业发展 群众增收渠道拓宽了
从云县出发,沿着云凤公路前行,公路两侧以茶叶、核桃为主的绿色产业已形成。村民彭荟琼说:“自从改善了茶园灌溉条件后,提升了鲜叶质量,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凤庆县按照构建“城市森林化、道路林阴化、乡镇全绿化、村庄林果化”良好生态格局,重点推进入城交通干线、县乡公路沿线,县城过境河流、支流和凤山镇绿色村庄建设。通过统一规划,一体化建设,使公路绿化带连接乡镇,农田、河堤防护林带连接村庄,面山绿化带连接城市,城市绿化点、线、面连贯,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景观。目前,建设规划区完成省、县、乡、村道路绿化478公里,宜林地段林木绿化率达95%;完成过境水系廊道绿化13.19公里,绿地面积33.23公顷,宜林地段林木绿化率达94.6%;规划区凤山镇22个村(社区)林木绿化率达86.16%。
此外以“高海拔布局油茶木瓜、中海拔布局核桃茶叶、低海拔布局坚果咖啡”的林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林产业基地。目前全县林业产业基地达289.86万亩,其中,茶叶30万亩、核桃170万亩、红花油茶25.36万亩,澳洲坚果14.13万亩,速生丰产林31.57万亩,其他特色林产业基地18.8万亩,并采取“核桃+魔芋”、“核桃+茶叶”、“核桃+中药材”等模式,建成林下产业基地28.84万亩。
村庄美了 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了
走进安石村大路外自然村杨国寿家,满院的茶花正在开放,他一边打理茶花,一边高兴地说:“森林村庄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很多,既美化了家园,也拓宽了村民经济收入渠道,提高了居住环境。”
凤庆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融合协调。以乡土树种绿化为主,重点在县城区、乡镇驻地选择性推广种植榕树、香樟、茶花、滇朴、红花木莲等乡土特色景观树种,在村委会驻地、农户房前屋后选择性推广种植核桃、澳洲坚果、油茶、车厘子、红豆杉等经济树种和珍贵树种。目前,共使用园林绿化植物77科163属233种,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2%。同时加快开展防护林工程实施和生态防护隔离带建设,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推进陡坡地生态治理,加强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
目前,全县新造林地47.69万亩,年均新造林地15.9万亩,占县域面积的3.19%。不断提高群众“森林县城”创建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城乡植树造林建设森林凤庆”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近3年来,全县累计参加义务植树24.56万人次,植树276.35万株,尽责率达87.75%以上。
记者:曾滨 通讯员:李廷昌 张猛杰 文/图(云南日报)
编辑:段蔼玲(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