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舞起云南“旅游+”龙头
16个州市、16朵花,共同组成了“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大花园,织就了“魅力云南”的好风光。当前,在旅游强省建设过程中,16个州市凭借不同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开拓创新,探索了各自不同的发展之路。
为了让世界共享16个州市、16朵花的多姿多彩,本报联合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出“十六州市旅游主官共话云南旅游强省建设”栏目,邀请16个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为当地旅游代言,介绍2016年各州市旅游发展亮点以及2017年发展计划,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凝心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云南省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开局之年,16个州市对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实践备受关注。为此,本栏目不仅展现记者与16个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就此问题的对话,还将邀请业内专家建言献策,旨在通过“共话”形成“合力”,为云南旅游强省建设加油鼓劲。
该栏目计划推出以16个州市为主题的16篇对话,最后,集纳专家观点刊出2篇文章,有针对性地为16个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支招”。同时,云南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公众号以及云南网将推出相关专题,敬请关注。
去年10月末的一个午后,参加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孟加拉国队选手卫星和若男来到位于滇池畔的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骑脚踏车、拿着手机到处拍照,玩得不亦乐乎。
让孟加拉国朋友流连忘返的古滇名城是云南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昆明市探索“旅游+”的示范和样板。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旅游历来受人关注。当前,面对国内其他省区市强势来袭、省内其他州市迎头赶上,昆明将如何通过“旅游+”创造领跑新优势?
2月16日,记者围绕上述问题与昆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岳为民进行了一场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要以“旅游+”为主导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岳为民(以下简称“岳”) “旅游+”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拓宽产业发展格局。昆明旅游业对外开放早、辐射带动大、产业优势明显,但近年来在发展中也暴露出“缺少新意”等问题。如何不让“目的地”变“过境地”?如何把“过客”变“游客”?这就需要抓好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业链向纵深拓展,让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制造新的增长极。
记:昆明发展“旅游+”从哪些项目入手?
岳:2016年,昆明市在旅游与文创、大健康、体育运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结合上已有了初步成效,“旅游+”的发展态势初步显现。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昆明滇池国际湿地文化旅游项目、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等3个项目年度投资额均超过10亿元。全市在建的68个旅游重大项目中,休假度假类、会展服务类和文化创意类项目的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超过90%,这为昆明旅游业态结构优化夯实了基础。
2017年,昆明将继续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景区,让老产品焕发新生机,还有,助推乡村旅游,自驾、房车旅游,红色旅游等一系列小项目也“花开遍地”。
2016年,昆明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一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目前游客在昆明的平均停留时间已从2016年初的2.5天延长到了2016年末、2017年初的2.6天。
当前,昆明正在加快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也将在新一轮旅游转型升级中发挥好全省排头兵、火车头的作用。
记:随着沪昆高铁、云桂高铁贯通,旅游与高铁的融合发展为昆明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岳:预计高铁开通后,昆明市游客量年增长率将由10.25%飙升至20%。高铁时代的昆明旅游将顺势而上,我们将重点加快旅游业提质升级,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记:昆明旅游更加精彩,来昆明的游客将更多。游客很关心的问题是,昆明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情况如何?
岳:2016年,昆明市成立了“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部和指挥中心”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升。2017年,昆明市将继续加强现行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各部门形成合力,共管共治。对于旅游市场乱象,我们的态度是:坚决维护广大游客合法权益,坚决从严整治规范旅游市场,坚决推进旅游市场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坚决维护昆明、云南的良好旅游形象。欢迎广大游客监督。
记者 刘子语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