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片 >   正文

如诗如画的昌宁县

2017-07-13 16:20:24   来源:云南日报

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傍晚时分,昌宁县城的居民都会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沿着两岸遍布绿树的右甸河散步休闲。居民刘金邦说:“我们的昌宁城市建设,搞得最好的就是把田园保护住了。我们每天这样走走,不仅能呼吸新鲜空气,消暑纳凉,有时还能在附近买上点新鲜的蔬菜、水果,与旁边寨子里的人谈谈家常,作为一个自小在农村长大,在城市里工作生活的人来说,能时时看到田地和庄稼,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昌宁县委书记苏格非介绍,昌宁坚持按照“环山脉水,田城相拥”的思路,统筹城乡为关键,以生态化引领城镇发展,充分体现文化元素,打好生态牌,做足水文章,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打造“环山脉水,田城相拥”的宜居山水田园城市,以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环境吸引人流、聚集产业。

  保住底色 规划一心两翼六组团

  “千城一面”,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悲哀。但走进昌宁,别具特色的风光会令人有新鲜感。山水田园城市,一直是昌宁人的梦想,一代代昌宁人为着这个梦想而努力着。

  2004年,从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退下来的一位老专家被请到了昌宁,为当地的规划出主意。昌宁的田园风光给了他灵感,老专家为昌宁指出了城市建设思路: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留住田园避免千城一面。

  “这个思路与县委、县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昌宁县委、县政府提出,我们不能只追求眼前的发展,更要为子孙后代考虑。”昌宁县住建局局长夏润楠介绍,根据这个建议,昌宁借鉴英国学者霍华德关于田园城市的构想,按照“发挥自然优势、彰显田园特色、突出城市个性”的思路,做出了“一心两翼六组团”的新田园城市总体规划。 具体来说,“一心”,是以农田为主的绿地核心;“两翼”,就是城镇分布在绿核两边;“六组团”,就是两翼中6个不同城市功能的组团。

  思路确定后,昌宁县先后两次修改了县城总体规划,以“一带两翼六组团”的“蝶形”空间构架为基础,严格控制对农田的占用,把农田纳入县城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和提升田园城市景观;编制了《昌宁田园城市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田园城市保护的目标定位、理念思路、路径措施,将田园景观保护与城镇建设、村庄改造融合于一体。

  为了一以贯之地保护田园风光,昌宁县制定并实施《昌宁县田园风光保护暂行规定》。现在,昌宁正积极将《昌宁田园城市保护条例》上报省人大进行审批。 根据《条例(初稿)》,昌宁田园风光保护范围达105平方公里,保护区内位于县城北部、南部以及九甲片区的基本农田作为昌宁田园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严格保护,永久保留,不得调整用地性质进行开发占用。不得破坏四周面山的自然林地,不得诱捕、猎杀、毒害野生动物,破坏其食物链和栖息环境。违反条例者,将被处以相应的罚款。

  60岁的昌宁县田园镇达丙社区居民李有顺家的稻田就在即将实施的右甸河城镇核心段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水上田野和湿地科普项目区内。“这两块水田就是我们昌宁人的传家宝,现在只要我每天还能看到这片农田,就知足了。”李有顺说。

  回归本色 打造山水田园城市

  只要天晴,70岁的陈爱云大妈都会约上几个牌友到滨河公园休闲娱乐。“从我们家散步到滨河公园只要5分钟,现在绿化越来越好,各个季节都有花开,我们几个老姐妹每天都会约着来到这里娱乐休闲。我觉得我们昌宁县建田园城市,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给保护住了,又增加了很多的设施,我们老年人过得越来越舒心。”

  根据规划,昌宁新建和提升改造了茶韵公园、雾化广场、荷塘、龙潭公园、西山森林公园、百花园、百果园、迎宾广场、世纪广场等体现田园文化、生态文化的广场和公园。2016年,引进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投资7.89亿元开展右甸河城镇核心段流域综合治理,以水利、水生态、水景观“三位一体”,打造“一轴三脉多核心”的右甸河生态景观体系,山水田园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右甸生态农业湿地是昌宁县右甸河城镇核心段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一期工程。整个项目以 “呵护碧水蓝天,守住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为设计核心,以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为建设目标,规划设计范围1万亩,以右甸河7.5公里核心段为主轴,北部重点打造1300亩,南部重点打造3700亩,其余为辐射景观区。其中一期工程于去年7月1日开工,今年5月1日完工,主体建设面积1300亩,共分为四个功能区:滨湖核心游赏区、传统农业体验区、农业观光游览区、水生态功能净化区。

  市民普桃一直在昌宁县城做生意,她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公园的绿地、广场去走走,锻炼身体。走在新建成的农业生态湿地的云端花田里,她高兴地说:“这几年城边的田都变成了高标准农田,田间的路都铺成了水泥路,现在又对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和美化,每天早上到田边走走,感觉一天都轻松。”

  项目工程规划设计范围多达1万亩,一下子拿出这么庞大的土地面积,来搞不直接产生济效益的公益开发,昌宁县委、县政府下了很大决心。

  “以前开发商已经出到200万元一亩,县委、县政府为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要把这片农田保护住,并作为城市的核心区和城市景观用地,在不改变农业用地的情况下进行提升改造,既保住了田园,又有了绿地、景观、水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夏润楠说,“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目标,就是要建成产城融合、环山脉水、田城相拥的一座现代化的又体现传统农耕文明的小城。”

  增添亮色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绿化是一个城市的外衣,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容貌,而文明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本色。今年6月,昌宁县成功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县,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大幅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品位得到不断提升。

  近来,到昌宁的人惊奇地发现,长期以来满街跑、到处停的载客正三轮摩托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出租车和有序往来的公交车。为确保市民出行,昌宁县取缔了载客三轮,投放出租车,调整优化了城乡公交线路,在原有14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新开通8条公交线路,形成基本覆盖县城区所有主要街道、重要场所的公交网,提高了学校、医院、商场等重要场所的车辆密度和发车频率。

  在县城核心区的几条线路上,随时能看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在运行。昌宁今年6月新引进了首批20辆新能源公交车,均为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具有噪音小、零排放、零污染、运行平稳、乘坐舒适度高等优点。

  “真是太好了,有了公交车,接送小娃就更安全、更方便了,还便宜。”在昌宁县思源实验学校门口,家住达丙街中医院旁的张登洪正在公交车旁等着孩子放学,他说,过去每天去学校接送孩子都骑摩托,遇到下雨天,就只有乘坐正三轮摩托车。现在有了新增加的19路公交车,方便了像他一样每天往返于县城东、西两个片区的市民们。

  昌宁县不断深化改革,采取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管养作业由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行,今年引进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试运行,体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昌宁县住建局环卫站副站长洪梅军说:“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后,既解决了我们部门直接管理时人少事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又解决了过去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的问题。”

  今年,昌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创建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的基础上争创第六批全国文明城市,抓实物质文明,夯实综合发展基础,抓实精神文明,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抓实社会文明,构建共建共管格局,抓实生态文明,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记者:朱金磊 贾云巍/文 通讯员:吴再忠/图(云南日报)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