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片 >   正文

岁月有痕 雄心不已——寻访战火中走来的老兵

2017-07-06 10:35:43   来源:新华社

  5月4日,王养富老人(右)和老伴刘成梅在山西省盂县上榆林铺村家中。

  王养富,1927年生,1945年加入晋察冀二分区教导旅一团三营九连。老人说,战争极其残酷,自己能活下来是幸运的。虽然左腿、右腿在战斗中都负了伤,造成行动不便,但他从未后悔过参军。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5月10日,邓云老人(左)在山西省阳泉市家中和三女儿邓新莲聊天。

  邓云,1917年生,1937年加入晋察冀四分区五团三连。老人曾参加过很多发生在太原和阳泉附近的战斗,其中最大的是百团大战。对于当年的战斗老人的记忆已经模糊,但却对百团大战印象深刻。老人回忆说,在百团大战中,他们夜晚破袭了正太铁路,拆毁铁轨,搬走枕木。“虽然日本人有机枪大炮,咱们是步枪手榴弹,但我们不怕死,谁也不怕死!”邓云说。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5月3日,王瑛老人在山西省盂县降香坪村家中。

  王瑛,1926年生,1941年加入盂县游击大队,1944年加入晋察冀二分区四团,和日军多次作战。老人说,战争极其残酷,那时候参军和日军作战,就没想着能活着回来。自己跟随部队和日军作战,几经战火,九死一生,最终迎来胜利,那是他一生中既艰苦又光荣的岁月。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7月3日,王宗如老人在山西省太原市家中休息。

  王宗如,1923年生,1937年在老家河北省博野县入伍。在老人记忆中,当年的抗战部队武器装备虽与日军无法相比,但依靠顽强的斗志,终将日军赶出国门。王宗如老人家中珍藏着一个标准电码本,电码本上有8000多字,王宗如老人至今能脱口而出其中任意字的编码。“在司令部,每天都能听到‘滴答’‘答滴滴’‘滴滴滴答’的电报声……”老人回忆说。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5月4日,齐致明老人在山西省盂县世纪华庭小区家中休息。

  齐致明,1927年生,1945年加入晋察冀军区炮兵部队。老人说,希望今天的人们能铭记抗战历史。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