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家的“云南情”
新华社昆明11月21日电(江朋 阚静文)云南秀美的风光、独特的风情是很多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台湾艺术家于涌和蔡振源就被云南深深吸引并扎根于此,书写他们的“云南情”。
出生于台北的于涌长发落肩,气质斯文而古雅。从小他就酷爱艺术。1987年于涌拜在李霖灿先生门下,学习中国美术史。“师从李先生时有幸聆听了他的丽江经历,从此我就对丽江心生向往。”
凭着对云南的一腔热情,1998年,于涌背着李霖灿先生的几大箱书稿,以及先生书房的匾额“绿雪斋”,来到了他一心向往的丽江,一留就是二十几年。
2000年起,于涌开始以木石结合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流经丽江的金沙江对他来说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江中的顽石不仅成为了他的创作材料,更是他的灵感来源。
“云南成就了我的艺术梦。”移居丽江以来,于涌已经用金沙江的石头和丽江山林间的朽木创作了近百件艺术作品。
除了进行艺术创作,于涌还在云南搜集古旧的民俗器物。他说:“云南的民俗风情是我所相信的人间大美。”他还开设了一家民俗博物馆,被当地人称为“民俗旧器的守护者”。
于涌并不是唯一一个被云南所折服的台湾艺术家。自2013年来到云南,台湾画家蔡振源就把这里当做了第二故乡。在云南,他寻求着台湾和大陆的艺术共鸣。
蔡振源的水彩画创作将国画写意意境融入水彩的创作之中,用光影和色彩描绘他眼中的云南。
“对我来说,云南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人们的感情。”蔡振源说,当今的美学环境使很多艺术之美都被掩盖在商业包装之下,人们对真实的美失去了辨别能力,而在云南,淳朴干净的情感才是他觉得值得为之挥毫提笔的主题,为此,他多次婉拒北京、巴黎等地艺术机构的邀请,表示将留在云南继续创作。
“在云南的两年多,我好像从心里变成了一个云南人。”他说。
如今,两位生活在云南的台湾艺术家经常同各界人士举行艺术研讨会,交流艺术心得。他们表示,希望能通过艺术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眼中的云南。(完)